晚上在翻工具卡片时,翻到其中一张典型的行大于言的工具。且正好有件事让这个理论有了实践的机会。
家里从客厅到房间的走廊里,有一扇腰门,年数久了,走进走出的时候,难免会发出难听的吱呀声。
走得多了,我自己倒也琢磨出了如何降低噪音的办法。可是回想起来,倒真没认真告诉孩子自己是如何做到,以及怎么做的。往常都只是提醒孩子:轻一点。
今天看到这张卡片,又听到孩子走过这扇门时刺耳的吱呀声,我起身跟孩子说:“苗苗,你过来一下,我想跟你说一个事情。”她倒乖乖跟着我一直走到了那扇门边,带着十二分的好奇和疑惑。
我说,姐姐在房间写作业,我们走来走去声音很大会吵到她,你有没有想过怎么样能让声音小一些呢?她还是疑惑的看着我。我便示范了一下整个动作,并且几乎没有发出什么声音。完了后我说,你看,这样轻轻地慢慢地是不是就不会发出声音了?你要不要试一下?她学着我的样子做了一遍。我说,你看,你也可以的。
在这个门的问题上曾经让我苦恼很久。却从来没想过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教育和指导。回忆起来,每次都只是嘴巴说说,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想起Amy指导我们时,经常说的一句话:“父母做了什么呢?你们希望一个五岁的孩子做到......,可是那时候父母自己在干什么?父母又做了什么?”真是一语中的。对孩子有期望,却不作为,是最简单粗暴的野蛮教育吧?
深刻反思。
补记:后来,姐姐做完作业出来经过这扇门时,动静也有些大。苗苗试图想告诉姐姐要轻轻地,无奈那时,姐姐已经走远,去了别的房间。只有自己意识到了,才会想到要提醒他人吧?动作指导,已经加深了她头脑中对这件事的认识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