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待自己的态度的第二段便谈论现在与将来的事,这一段比较长,我将分成两次来讲。读哲学的书多了,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同样的一个思想上,有不同的思想家来讲,甚至有些思想家终身最主要的就是在讲这一点。
先看叔本华是怎么来思考现在和将来这个问题的:
人生智慧的重要一点就是在关注现在和计划将来这两者之间达到恰到好处的平衡,这样,现在与将来才不至于互相干扰。许多在我看来轻浮的人,太过沉迷于当下;而另一些人又太纠结于未来,因此总是焦虑不安,谨小慎微。人很难在两种极端之间保持恰当的平衡。
那些不懈努力、充满希望、只活在未来的人只会向前看,焦躁不安地期待着即将到来的事情,愿望实现便让他们感到无尽快乐。这样的人,其整个生命都处于一种持续的幻觉状态,他们的生命永远处在过渡阶段,直到最终死去。
当我们总是顾虑自己的计划,焦虑地展望未来,或者频频为过去感到遗憾时,我们永远不该忘记当下才是唯一的现实、唯一的确定性。未来似乎总是与我们的预期相反,过去也常常事与愿违。但总体而言,过去和未来的后果都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
永远不要忘记:现在才是唯一真实和确切的,相比之下将来的发展几乎总是与我们的设想有所不同,甚至过去也与我们对过去的回想有所出入。
我们应该永远为之高兴,给予其应有的欢迎,享受没有痛苦和烦恼、可堪忍受的每一个小时,并且充分意识到其价值。但如果我们因过去的希望未曾实现,或因未来将至的焦虑而愁眉不展,我们便很难享受当下。而抗拒当下的幸福时刻是十分愚蠢的,肆无忌惮地通过对过去的懊恼或对将至之事的不安来破坏它,则更是荒谬。
叔本华年轻时很不得意,总之没有人喜欢他,不知道后来是什么原因,整个时代就开始喜欢起他的思想了,所以他晚年应该是愉悦的,没有一个思想家不想活着时得到承认,但是很遗憾思想太先进,人类太愚昧。有时候因为一些思想,世人恨不得这个人死去,不杀死大概是很好的结局了,所以最终在哲学家这里,会发现根本不需要管世人怎么想,反正他是拥有足够的财富不看任何人的脸色便能活完一生的人。
不是说只有完成了生存问题才能思考精神问题,但现实就是大部分的人为了生存已经用了大部分时间,人间还没有享受呢,精神的事,尤其是跟自己没有关系的精神的问题很难上心去关心。但如果一个人啥都不愁,便自然而然地容易操心跟自己没有关系的精神问题,开始思考人这个本身的问题。
所以你是一个在意过去的人还是更在意将来的人?你说因为过去的事伤心所以现在怎么可以开心,你说未来需要现在的努力才能不落后,所以现在的自己怎么可以放松。但过去和将来都是自然而然的事,不想接受的过去来了,不被期待的未来来了,当下你不过是想安慰一下自己,又何必对自己要求这么高呢?
问问自己,现在的自己想要什么,想睡觉就去睡觉想喝茶便去喝茶,想听音乐就听会儿想散个步就去散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你做完自己心底的事,一切的事就开始不变得那么苦了!不相信试试听听那个自己的声音然后再来完成目标试试~~~
你说对你没有用,那你要不亲自去看叔本华的书~~好像他也不是我这样解释的,你可以看了自己再解释一个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