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大量的输入行为,阅读、学习、甚至娱乐都是一种输入的行为,同时也有很多输出,写作是其中一项很基础的输出。我们更习惯于输入,不习惯输出。因为输入容易,输出很难。输入只是一种大脑单纯的记录行为,而输出需要理解并经过大脑转化成自己的东西。我们学习了好多年的英语,听读都好,写有些难,要说出来,就更难了。所以知乎上有很多分享干货的大V,但更多的是潜水的路人。
写作是一种基础的输出,但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练好。写作的门槛似乎很低,大家都可以随便写写,兴致来了就来几千个字,灵感不来,那真的是一个字都挤不出来。记录生活,不是写作的目的。虽然从小学习语言,积累素材,但一旦到了大量输出的时候,是远远不够用的。因为自己平时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所以没有内容,没有干货,只能写写自己遇见的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所以在需要大量写作之前,需要有大量的输入。平时要大量的阅读与思考,来积累素材和经验。
阅读之后,需要深入思考,转化为自身的东西,然后才能进行写作输出。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微博知乎里碎片化的信息,让人无法经历完整的思考。因此可以通过大量补充阅读,才能对某一话题了解更多。在广泛阅读的过程中,不仅会学习到很多新的知识,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写作,还能让我们对所阅读的内容理解的更为透彻,写出来的东西也不会干巴巴的没有内容。
写作也有很多技巧,但是我还没有学会。如何取搏人眼球的标题,巧妙构思,流畅行文,怎样才能戳中读者的点,怎样得到大量阅读机会。我觉得现阶段主要的问题是没有内容可写,所以主要努力的方向应该是阅读,思考,观察生活,要写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这样才能把写作持续下去。高中的时候,有了主题,围绕观点凑凑几个材料,反复练来练去,一点意思都没有。现在有了自由写作的机会,应该写写自己喜欢的东西,虽然远远达不到公众号的需求,不能煽动大家的情绪。
写作是一次完整的输出,从构思到下笔,最后还需要反复修改。文字内容没有大错误是基本,更需要注意的是观点明晰,故事素材等都需要围绕主题而服务,按照自己的意识流,写着写着就写偏,导致整篇都不知所云。
连续21天的写作,让我感受到了自身水平不足,同时也感受到了写作的煎熬。可能对于我自己来说,不是很擅长写作,也没有找到自己的写作风格。写情感吧,自己完全没有人生体验,写人性吧,身边的人际关系也都还单纯,写干货吧,自己资历尚浅,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其实每日输出对于写作小白来说非常累,特别是单调重复的一天工作下来,晚上还要输出,掏心掏肺也写不出几个字来,简直是煎熬。所以有些时候,写出来的内容自己都不愿意看,更不用说其他人了。所以应该放平心态,不能太功利,反正写出什么10w+的爆文,不如先写点东西,养成码字的习惯,然后再有针对性的训练自己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讲真,觉得自己的写作水平没有什么进步,全赖自己没有用心,没有把握机会好好专研写作之道,但是坚持下来,好像更了解自己一些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