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我』,这是在平常生活中最经常使用到的两类人称代词,我们在平常过程中使用『你』『我』都是十分的自如熟练的。然而当这个问题被放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来看的话,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对于产品中该使用何种称谓并没有一个很清晰明确的规则来指导我们。
考虑这个问题是因为在Medium上看到了一篇讨论产品设计中文案所使用的不同的视角的文章。文章在开头的时候引用了windows系统中关于『我的电脑』在多个系统中名称不断改变的例子。
windows系统下,『我的电脑』的名称从 My computer 发展到 Computer ,再到现今的 This PC 。从这个问题出发,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在设计中,我们该使用何种人称视角来与用户进行交互?
『我』的视角
『我』的视角在设计中是一个很常见的视角,我们打开手机APP,可以看到很多诸如此类的称谓。『我』『我的视频』『我的文件』,这些使用『我』的标签给与了用户一种很强的心理暗示 - 这是属于我的东西!
在文章中,作者也对使用『我』的视角,进行了分析
翻译:
通过『我』的视角下,表明了这个产品是用户的延伸,就像这个产品是站在用户的角度上命名的。『我』会让人感觉更加的私人,感觉你可以对其编辑和控制
根据这样的分析,我们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当涉及到如按钮,文件的时候,我们可以考虑使用『我』的视角来为其进行命名。
(img)
就如,在设计对话弹窗的时候,很多时候我们使用的都是很技术性的语言,比如『确定』『添加』,这时,我们其实可以考量是否换种方式进行描述,换成如:『我知道了』,这样的词语,将会给与用户一种在和我们进行对话的感觉,在心理上给与其更加私人,有掌控性。使得我们的产品在情感体验上更加的舒适。
『你』的视角
『你』,这个视角是和『我』的视角完全相反的一个视角。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你』来指代谈话中的另一方。同样的,在界面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同样可以借鉴在真实环境的语境。使用『你』的称谓来设计界面和用户之间的对话。
在文中,作者同样有对『你』的视角进行分析
翻译
在界面设计中使用『你』,表明了这个产品在和你进行对话。这就像这个产品是你的私人助手,帮助你办事。比如:『这是你的音乐』
在进行设计的时候,我们需要谨记一点原则,『我们是在和用户对话』。我们所设计的东西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为了能够帮助用户更好的理解我们的系统,我们需要去营造一种真实世界的心理感受。
而在真实世界中,没有人会冷冰冰的告诉你一串数字,没有人会直接写一段就像政府公文一样的语句。所有的人在谈话都是有主体,有对象的。而映射到界面设计中,主体就是我们的系统,而对象就是我们的用户。
所以,在设计中,当涉及到如对话框文字,提示文字等诸如此类和用户发生交互行为的场景时,我们需要将其设计成,就像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对话的感觉。
『我』和『你』共同使用
『我』和『你』这两种视角在设计的过程中,并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在很多时候,会共同进行使用。其实这同样也是回归到了谈话的语境中,『你』是问话者对被问者所用的,而『我』则是被问者回答问话者时所使用的。
同样的,映射到设计中,我们在对用户进行询问的时候,会使用『你』,而在用户回答我们的时候,将会使用『我』
就像上方的对话框中,在询问的标题和文字中,都使用的是『你』,而在按钮,也就是用户对于我们的询问做出的回答,使用的是『我』。
通过这样的混合的使用,我们可以搭建一个真实世界中两个人之间进行对话的语境。来给与用户更加优秀的体验。
总结
最后,再次回顾我们所讲的的。在设计中何时使用『我』,何时使用『你』,最终我们需要达到的效果都是还原一个真实的语境。这就是我们最终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