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约五年前,我带着儿子走进香港资优人士中心时候,作为一个地道中国人,我是不 知道资优到底是个什么意思的,在我心目中,大约就是中国人所说的天才、神童吧。后来顾问给了我一些英文资料,我也上网找书,很遗憾,内地关于这方面的书藉是空白,也就是一本都没有,专业人士据我所知也几乎是空白。在中国人的认知里面,天才应该啥都会,不学都会,无所不知,哪里还需要特别的教育和帮助呢?台湾倒是能够找到一些,但也是很老的版本。
事实上,从心理学角度,根本不存在无所不能的天才、神童,再聪明的人也是需要学习的,也存在弱点和弱项。那资优都智商高吗?未必,因为人类对智力的了解非常不足,智商测试主要针对数理、逻辑、短期数字记忆、空间想象力等。但是,人类除了这些,还有一些人比如艺术特别有天赋或者从小有出色的领导力或者情绪智力远远超过他的年龄的人,这些也是资优。在北美,资优被称为gifted,我的理解是他们具有与身俱来的超过一般人的一项或者多项能力,可以称之为被上天授予的礼物。
既然是身怀所长,那资优的人为何还需要特殊教育呢。我们常常说,上天是公平的,资优的儿童在其他方面有短板或者问题的概率特别高。最常见的是感统失调、手眼协调能力、读写障碍等等啦,严重的就是有自闭症多动症等等。而且很多高智商资优儿童,天生比较敏感,情绪波动比较大。另外他们得敏感性疾病的概率也高于普通人群。很多人对噪音非常敏感。我儿子就曾经和校车上吵闹的同学发生冲突,因为他感到极度烦恼。幸运的是我们去的是一个以承认生物多样性为宗旨并且推行差异化教育的学校,家长也非常认同学校的理念并且有普遍的认识,所以和别的家长沟通后,他们都表示gifted这种情况很正常,并且给了我很多建议,后来我就让儿子坐校车戴防噪耳机听音乐。
另外理工资优的人,大多逻辑思维特别强大,同时容易刻板固执、情绪智商发展远低于智力智商而导致发展不平衡,因此引起周围环境的不理解、不认可也比较多,和周围环境的矛盾也比较多。他们和同龄人的共同话题很少,朋友就比较少。这一切使得理工资优的孩子甚至成年人社会性比较差,融入社区比较困难。而周围的人,比如父母、老师对此几乎不理解,因为这些孩子从小表现出极高的领悟力,大多数极度热爱阅读,有很强的学习理解能力,与此同时,他们又常常反复犯一些极其幼稚的错误,这时候周围的人往往觉得这孩子顽皮、不可理喻、故意的、不可教。事实上,这只是因为他们心智的发育远远没有跟上智力的发育,有时候还是落后于平均水平的。比如我儿子,十一岁接受测试时,智力水平已经在20以上,而心智也可大致称之为情绪智商,才达到十岁儿童的平均水平,中间九岁以上的差距,导致他非常不被理解和接纳,而他本人也会焦虑而烦恼。
因为这些原因,普通学校一刀切的教育,既不能在学术上满足资优儿童的需求,更无法从心理上给予他们支持理解和帮助。这些专业性的帮助,哪怕是再热爱的孩子的老师也是难以做到的,因为没有专业的知识,一般人完全无法理解他们的想法和行为,不掌握心理规律就无法进行有效引导。
关于资优儿童的差异化教育,全球做得最好的地区应该是北美。加拿大从小学开始提供区资优班或者资优学校。不过在我看来这种模式根本不适合华人聚集的地方,因为华人对于天才的梦想和仰慕,势必会人造出大量的“资优”儿童。而美国的选择会更丰富,小学都有分层教育,这个香港的美式学校也都有,一个学科分三个等级。但是对于资优来说,高一个等级根本不可能满足需求。好在美国的教育资源非常多样,选择很大,教学灵活性很高。除了可能在学校跳级以及美式教育比较大的课程选择外性。JOHN HOPKINS也提供了资优线上教育课程以及暑期课程。另外美国在资优心理学方面也是全球领先。而整个美国崇尚个性的文化氛围、高中有很多有个性的私立学校,也为资优儿童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但是总地来说,全球资优儿童教育资源都是严重缺失的,中国更是几乎是零。人们对所谓“天才”的误解,在差异化教育中会更倾向于分配资源给学习困难、多动症或者有其它问题的人群。而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天才”“神童‘的盲目追求,使我们完全意识不到,他们其实是和大多数人不同的人,是少数人群,他们有着和大多数人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以及行为习惯,这些可能在社会均一标准下是异样的。甚至于学业,百分之七十以上高智商人群学业都不理想,这么高的比例远远超出了一般人对于高智商能力的理解。这主要是源于心智的不成熟和极差的社会适应性及服从性,毕竟学校是一个有着硬性指标和标准的地方。所以一个孩子如果很爱阅读、不听话、在学校服从性很差、经常被老师投诉,那么,他倒有可能是个高智商资优呢。
在全球资优儿童教育资源严重稀缺的情况下,寻求合适的教育,尤其是中国,是非常非常困难的。国内理工资优似乎只有走天才班少年班这一条路,但是这条路一来非常狭窄,虽然高智商是少数人群,但是130以上智商的百分之三,140以上的千分之一,这样的比例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绝对总数也不会少。所以能上天才少年班的还是极少数。而这一条路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解决了学术问题却没有解决社会性问题,由于很早就进入到专业性学术研究中去,比如物理数学,使得这些孩子的社会性活动更少。本来很多理工高智商情绪智商就低于自己的同龄人平均水平,再过早进入象牙塔式的学术生活,等到毕业以后步入社会,这个问题就会严重凸显,而一个成年人再做辅导和纠正,比一个儿童或者少年要困难很多倍。
我们有幸在香港找到合适的学校,有相对宽松的环境和专业的指引,儿子也相当喜欢学校。但是首先这是一个非常迷你的学校,一比八的师生比例,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一个年级只有16-24人。因为同时招收资优和学习困难的学生,这些学生都是需要额外个性化教育的,所以一个年级最多只有两个学位是给资优学生的。这样的学校,据我所知,香港只此一家。儿子在初中阶段,免修数学课,而数学课的时间段是用来上学校给理工资优设计的steam课程的,因为资优每个孩子需求和兴趣点不同,所以一般是一对一,如果孩子选择的这个学习项目有别的知识点掺杂进去,则需要两个老师。而文科资优则又是另一个团队。这样的一个模式非常专业,但也是非常高成本的。
更多的家长选择了在小学阶段home school,这样避免了很多社会性不足而造成的麻烦和冲突,而在学术安排上更为自主和个性,即使在香港这样16岁以下的孩子不上学是违法的情况下,据我所知也是有一批这样的家长选择在家学习,并且他们形成了组织,定期搞活动,以弥补团队活动缺失带来的问题。大部分家长会在高中孩子心智开始成熟的时候,再送去学校读书。home school可能避免很多矛盾,缺点就是需要家长大量的时间精力的付出,不是每个家庭都有这样的条件的。更多有资优儿童的家庭都在承受着旁人无法理解的压力和焦虑。这也是我常常鼓励儿子的,他要努力,要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成年后要反哺资优教育,让更多的像他这样的孩子获得合适的教育获得更多的成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