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黄晓明、尹正、佘诗曼主演的民国大戏《鬓边不是海棠红》,首播当晚就火了,很久没看到制作如此精良的民国电视剧了。
老实说,这部剧一开始吸引我的,不是各位明星的演技,也不是唯美精致的画面,而是它的名字——鬓边不是海棠红,短短五字就把梨园特有的风貌展现在观众面前。
海棠花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争相歌颂的对象,红白相间的花瓣像是晕染开的水粉,不如桃花艳丽,却清新脱俗;不似杏花素净,却可爱娇俏。
难怪唐明皇要把醉酒的贵妃比作海棠,什么妃子醉妆容残,什么鬓乱钗横不能再拜,不过是情人间特有的亲昵与宠溺,不想这海棠春睡的旖旎画面,却成为后世无数人心中的美好象征,让他们在细雨窸窣的春天里,怀想那如海棠花般美丽的女子。
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就是其中之一。
元丰三年,正值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被贬之人通常是落魄、抑郁、消沉的,但苏轼偏不。面对月夜春风中独自散发幽香的海棠,苏子不禁吟出"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的优美诗句。
他是惜花之人,月色已移向院中回廊,而海棠花的香气氤氲在夜晚看不见的薄雾中,绵绵不绝。这一春就这样消散了吗?不!海棠酝酿了一年的美丽不能就这样埋没在迷离夜色里,苏轼点燃红烛,就着着朦胧的月光,细细观赏海棠花的美丽容颜。
其实,这海棠又何尝不是苏轼自己呢?哪怕被贬,哪怕无人观赏,也要在生命中完成最美丽的绽放。海棠,是苏轼的解语花。
海棠于苏轼,是自比,是解语花,是自身写照,是可以谈心的朋友;但对唐伯虎来说,却是不解风情的象征。那养在深闺的美人啊,即使有众多追求者又怎么样呢?在封建社会的压制下,这一片春心,终究是错付了。
但对错与否,从来都是冷暖自知,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景致,感受截然不同。比如宋朝的两位才女——李清照与朱淑真。
暮春时节,彼时生活优渥、无忧无虑的李清照,看着雨后落红和卷帘人所谓的"海棠依旧",不免吟诵出"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清丽之词。虽有怅惘,但不哀伤,表达克制,一如她之后的人生经历。
而初夏时节的朱淑真,在这海棠花凋谢、柳絮飞尽的季节,面对夏日微风中的淡淡竹影,听着夕阳下鸟儿的喧嚣鸣叫,不免心生烦闷,感觉白昼漫长。
海棠依旧,只因赏花人心境不同,便生出了无尽的美丽与哀愁;有且教桃李闹春风的快乐,也有忍泪觅残红的辛酸。
海棠花没变,变的是看花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