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的产品,运营重点不同,导致需要做的工作也不同。
以下是6种常见的产品类型,以及其运营重点:
1.工具类产品
运营重点:侧重于推广渠道的铺设、营销事件的策划,基本上以增长和对外清晰传递产品价值为主。
如:墨迹天气、印象笔记等。
2.内容类产品
运营重点:侧重内容生态的构建、内容质量的提升、内容的持续对外传播。核心逻辑是,以让内容质量更高,让高质量内容的传播更广,通过内容的积累和传播达到拉新的目的。
如:得到、各种内容型公众号等。
3.社交类产品
运营重点:侧重于用户的分级运营,规则、玩法的制定,以及营销事件的策划,以玩法驱动用户参与,抓住核心用户形成标杆效应,再通过海量用户对一些玩法的参与,形成话题、时间,以此拉动产品增长。
如:微信早期,附近的人、摇一摇。
4.社区类产品
运营重点:需要同时关注用户分级运营、核心用户拓展与维系、社区氛围与文化的构建、社区规则制定、社区事件话题策划等等,对于运营的要求较高。这相当于构建一个小生态,前期靠种子用户和营造氛围,后期靠不断的话题、事件,以及用户关系等。
如:知乎、豆瓣、贴吧等。
5.平台类产品
运营重点:关注用户的拓展和运营,运营策略的不断调整和落地。这类产品的增长,前期靠人肉+种子用户运营,中后期靠策略+业务匹配效率。
如:滴滴早期,人工招募司机,补贴司机,然后补贴用户,然后又补贴司机,才使得供给关系达到动态平衡。当中后期,供求关系稳定后,再开始提升服务质量,完善各种规则体系。
6.电商类产品
运营重点:侧重流量建设、老用户维系、品牌建设和营销。
如:淘宝、京东等。通过各种平台为期导流,通过媒体宣传平台,站内不停的“造节”,拉动用户注册、购买行为。
作为运营者,可以结合自己擅长的技能去评估,什么类型的产品和公司更适合自己。
——核心观点来自《运营之光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