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平民皇帝一个是汉高祖刘邦,一个是明太祖朱元璋。刘邦曾经做到过亭长,而朱元璋却是彻彻底底的平民,他的逆袭之路真是史上草根创业的天花板。
话说天下的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朱元璋的父亲却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平安活着就好。
1328年的那个夜晚,农民朱五四的妻子陈氏生下了一个男婴,农民朱五四的脸上却没有喜悦之色,因为他已经有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他辛辛苦苦靠种地主家的地讨生活,才能勉强解决一家好几口的温饱问题。
孩子满月后,父母为他起名朱重八,也可以叫做朱八八。当时汉族的老百姓非读书人或为官者是没有权利取名字,只能用行第和父母年龄合计为名。所谓'以父母年龄合计为名',就是'夫年二十四,妇年二十二,合为四十六,生子即名'四六'.
所以当时的人名就是一串串的数字,例如:朱重八的父亲:朱五四;
朱重八祖父:朱初一;
朱重八曾祖:朱四九;
朱重八高祖名字:朱百六;
为了管理方便这马背上的统治者也太简单粗暴了。
公元1271年~1368年元朝统治时期繁重的赋税与战乱老百姓过着沉重的生活。
老百姓过节要交“过节钱”、干活交“常例钱”、打官司交“公事钱”在家闲着要交“撒花钱”。总之活着,就拼命交钱,交完这钱交那钱。
为了帮家里减轻负担,解决自己的那份口粮朱,重八很小的时候便在地主刘德家负责放牛,一干就是12年。
一次他与小伙伴上山放牛途中饥肠辘辘。朱重八怂恿大伙杀掉一只牛犊充饥,其他人心里虽然有些担心,但还是敌不过美味的诱惑,最后他们合伙把牛杀了,搭起柴火,吃了顿烤全牛。
众人吃完后打算赶牛下山,朱重八在临走时把牛尾巴从地上捡起来,塞进了山的一条缝里。后来地主发现少了一头牛,朱重八谎称:"牛钻进石头缝里了,怎么也拉不出来。"地主不信,让朱重八带他去查看,朱重八把地主领去那道石缝,地主一看,竟真的有一条牛尾巴在外面。他一拉,牛还会"哞哞"地叫(其实是重八趁地主不注意,绕到石头后面,模仿牛的叫声)。地主这才信了朱重八说的话,并且感到害怕连忙逃回家去。
最终事情还是暴露,朱重八被地主毒暴打一顿。
1344年,黄河泛滥了,沿岸山东河南几十万人沦为难民。紧接着还有蝗灾和瘟疫,家里更加的缺衣少食,当年四月初六朱重八的父亲饿死,初九大哥饿死,十二日大哥长子饿死,二十二日母亲饿死。对17岁的朱八重来说,这是天塌的四月。
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眼睁睁的看着亲人一个个的死去,自己却无能为力。
朱重八求地主刘德求看在父亲给他当了一辈子佃户的分上,给地方帮忙安葬他的亲人。却惨遭拒绝。原因:是活着为我干活,我给他们口饭吃,死了便我无关。
朱重八和他的二哥用草席盖着亲人的尸体,然后拿门板抬着到处走,找不到一块可以安葬他们亲人的土地。
幸好有好心人看到他们确实可怜,终于给了他们一块地方埋葬父母。
从此仇恨的种子埋在了他的心底。但为了能活下去。朱重八强忍住了心里的愤恨。他到了皇觉寺成为一名和尚。他在寺庙里。老实本分,什么累活都抢着干。
谁知寺庙也不是个安生的地方,由于他是新来的经常被在寺里的老和尚打骂,出去化缘的时候还会受到其他和尚的排挤。他被安排到淮西和河南,这里也是饥荒的主要地带,天也没把他饿死,是另有安排吧。
在讨饭的时候,他仔细研究了淮西的地理、山脉、风土人情,他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见识,认识了很多豪杰(实际上也是讨饭者)。
生命的尊严和生存的压力,历练着朱重八,使他脱胎换骨。
1351年元朝命令十七万劳工修河堤,各级的官吏也异常兴奋,那可是捞钱的好时机呀。但庞大的腐败工程往往会成为民怨沸腾的燃点。
当民工们挖到山东时,他们从河道下挖出了一个一只眼睛的石人,背部刻着: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昏君暗沉,天意所指,于是新的故事就开始了。
不久,韩山童和刘福通在朱重八讨过饭的地方(颍州,今安徽阜阳),起义了。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看似强大的元帝国发生了几十起暴动,数百万人参加了起义军。
面对起义军当地官吏备受压力,在没有办法镇压起义军而又要完成任务的情况下,时常张冠李戴拿老百姓当替罪羔羊。
而当时仍然在寺庙里撞着钟的朱重八陷入两难,造反是有风险的,对他而言没有比生命更可贵的了。但不去造反也有可能被杀。
就在此时,一封信彻底推动了他的命运。 写信的是他的发小汤和,信的内容是邀请朱重八一起加入起义军。朱重八看完信后,随即将信件销毁,心里犹豫不决。
然而晚上,他的师兄告诉他,有人已经知道了他看义军信件的事情,准备去告发他。
与被上梁山的好汉一样,朱重八终于被逼上了绝路,连夜前往濠州城投奔起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