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近些天读了几本武志红老师的书籍,包括《为何家会伤人》、《身体知道答案》,以及最近读完的《巨婴国》,结合这一个月来上的心理咨询的课程,对于自我觉醒和感知有了很大的体悟。
武志红老师在《巨婴国》一书中,将国民比喻为一个有了成年人身体的巨大婴儿,意即国民行事和思考的方式都接近于未满一岁的婴儿,充满自恋,要求共生等。他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包括孝敬父母,每年的春运大团聚等。对于大部分内容通过自己对周边人的观察表示认同,但是对于文化的全盘否定表示质疑。
二、
有一天在群里和大家讨论,原生家庭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和关键性影响。当时,大家是持不同意见的。直到昨天,我想确认的是,可能当时我的表述有问题,但是结果基本保持不变。原生家庭,也就是爸爸妈妈对孩子的养育方式将对孩子的成长,性格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对于一个孩子而言,尤其在一岁前与母亲建立亲密安全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决定孩子对母亲的依恋关系,到底是安全依恋,回避依恋还是反抗依恋。所以,对于一个小孩的成长,在婴儿期给予她无微不至的关怀,以及怎么多的爱都不为过。
直到童年期,母亲对其的关注和呵护程度,对于她形成自己的个性和气质,有着莫大的影响。爸爸妈妈在孩子面前的样子,小孩就将长成什么样子。爸爸妈妈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其实看完这些部分后,我开始陷入了沉思。一个孩子的记忆基本是在5-6岁以后,而我也不例外。
三、
关于我妈妈的记忆,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基本就是我妈时不时地骂我,或者用笤帚撵着打我,然后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跑出去,晚上躲在爸爸身后回到家里。
就是这样一个深刻的印象,建立了我与我妈的关系。俗话都说,“女儿是爸爸的第二个情人”,因此一般来说爸爸与女儿的关系总归要比妈妈与女儿的关系更亲密。我当然也符合这样的情况,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我对爸爸的爱更比妈妈深厚些。
虽然我长大后知道,我妈每次摆出要打我的架势,其实都是吓唬我,事实上一次都没真的打过我(每次都逃脱了,我妈也告诉过我,每次打我,我就跑,打我哥哥,他就站在那里等我妈打,竟搞得她不知如何是好了。可以看出,她真的只是以这样的凶猛气势吓唬人),骂我倒是挺经常的。一言不合两个人就开始对着干,她骂我,我回嘴。
即使她无意,然而,关系已经形成了。我和我妈一直处于比较冷淡的关系,包括女孩子处于青春期发育的时候,月经初潮,乳房发育,我都从来没和她讲过,自己买卫生棉、买内衣。一切都是自己通过问早发育的同学搞定,当然那时候对爸爸也是羞于启齿。而我妈对于我的这一切成长,好像也是很自然的样子,没有过多过问。
从初中开始住校,每周回去一次,妈妈对我挺好,做好吃的,顺着我,什么也不让我做,高中尤其如此,让我写作业睡觉,也不过多打扰。我倒是突然觉得她对我的态度较之小时候有了很多转变。作为长大的我,看着妈妈辛苦,也会帮忙做些事情。
大学跑去距家一千公里的南京读书,电话也不常打。每次通电话都是打给我爸爸,和他说说最近的情况啊,顺便问问妈妈最近身体如何。偶尔我爸会说,要不要和妈妈说两句,我内心拒绝但又无可奈何,爸爸既然都说出口了,拒绝总不好吧。于是,和妈说话的时候,总是在说第一句的时候,心里已经在想第二句要说什么了,经常会出现还没等她说完,我就打断问她第二件事情了。其实,整个过程就像完全任务,关于内心的沟通几乎没有,而且有点紧张,因为担心两人沉默不知所言。
我还记得,我爸爸多次开玩笑地问我,以后长大嫁人了,是不是不接妈妈一起去你家住?现在想来,我觉得我爸爸那时候应该能感觉到我和妈妈的关系比较疏离,和他更紧密些,他觉得我应该多关心我妈,免得她伤心。
时至今日,我打电话回家的时候,也更多是打给我爸爸,虽然,和妈妈聊天相比之前要顺畅很多,但是总不比和爸爸自然亲切。
四、
我不想通过我这样的特例,甚至别人觉得是我个人自己不懂得感恩或者怎样来说明爸妈对小孩爱的表达方式的不同,带来不一样的关系。我只是从我习得的课程和感受,讲述我之所以和我是这样的关系,且像她一样,很容易对他人发脾气的一种可能性。
也基于我和我妈的关系,使得我和女性的关系建立,相比和男性关系的建立更难些。
我认同老师所讲,90%以上的家庭,爸爸妈妈是什么样的人,将会养育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而个性方面可能相同,也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
找一个从幸福家庭走出来的姑娘或者小伙子,你的幸福还有更多可能。当然, 如果你能更早地自我觉知或者帮助对方觉知,给予包容,体谅,也将收获同样的幸福。
本来是奔着考证去的,它竟帮助我逐渐拨开心里的迷雾。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