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有小伙伴问我,你写一篇文章需要多长时间呢?我通常的回答是:
『你怎么定义「写」的呢』?
这样的回答很容易招致白眼,写嘛,就是把手放在键盘上,到点击发送键开始,如果从这个维度去理解。写一篇文章的时间是40分钟,排版找配图往往需要一个小时。
小伙伴的回答往往是,哇,你写的好快。
可是换个维度,这篇文章可能写了三天,亦或者一周。
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两个答案?这就要从我为什么要写说起了。
碎片化的信息并不是知识
知识是成体系的,单独存在的知识我管他叫信息。
举个例子,有一天你听到了这样一个消息『很多人每早起来都喝一杯咖啡提神,但其实一个苹果比一杯咖啡还有效』
你很开心,因为你知道了一个,看起来大家都不知道的『知识』,并认为自己在阅读它的时候并没有在浪费时间,而是获得了知识,完成了一次自我提升。
然后呢?这个『知识』除了可以在茶余饭后拿出来消遣,并收获大家恍然大悟的神情回馈外,好像再没有什么价值了。
过了几天,你的朋友听说你『知识丰富』,请你给大家做一次分享,你自信满满的走上前台,轻轻喉咙,说出了那句『你知道吗?很多人每朝起来都喝一杯咖啡提神,但其实一个苹果比一杯咖啡还有效 』。
咦?哪里不对是不是。在座的各位都识字,冷不丁在某些场合也看到了这条信息,那你的分享对他来说还有什么意义呢?
对自己而言呢?你只是做了一个人肉信息存储器的功能,教会一只鹦鹉,也可以不断的附属这句话,你真的有知识的提高么?更何况,互联网时代,你的信息储备能比的上谷歌的万亿分之一么?
为什么我对个道理好像有很多话要说,实不相瞒,当初转行读新闻传播的一个理由是,我认为自己可以没有负罪感的去刷微博,因为那都是新闻传播学的一条条『知识』。
写作的意义
写作本身是为了让你对零碎的信息进行组织、分析、思考,并加入自己的理解后输出,对于你来说这些信息成功『入网』,拼接进了你的知识体系中,有朝一日可以把这些分享给小伙伴的时候,经过你理解加工再组织的知识,也就有了独特的价值,这可能是现阶段下,你唯一赢过机器的地方。
又回到写作时间的问题上,为什么说某种意义上我的一篇文章写了一周呢?
每次的主题灵感来源于某次思考所得,或是他人的传授,接下来的几天会以此为中心,搜索式的充实这个『小信息』的羽翼,我从知道这件事,到为什么会发生,再到这件事有什么意义等等,发散性的思考可以让你再次回顾自己的『顿悟』,究竟是头脑发热还是确有所得。
等这些补充信息和框架都完备后,文章其实已经写完了。
写作的过程只是一个把好菜上桌的过程,强迫自己从信息接收,走向信息输出,就是强迫自己做拓展性的学习和逻辑思考。
当一个问题,你不是复述他人的答案,而是可以用自己的理解给他人讲明白的时候,你可以确信这些信息,确实并入了你的知识体系。
■■■■
浴室沉思
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那么严谨认真,有的可能真的只用了40分钟,比如这篇:)
Rock,腾讯产品经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微信公众号:小石头的星期五(Rock-Fri)欢迎来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