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风往事之--漫谈“购粮证”和“粮票”

        我是这样来理解、认识并去认为的,但凡是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人,等到这些人全都成为一个青年人以后,未必就会知晓何谓“购粮证”哦!像“购粮证”这种历史老物件,它就是我们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时候,由国家粮食部门发放给非农户口人员,专门用来购买粮食的一种凭证,而且是以家庭为单位,每家每户一本,是我们国家在计划经济年代的特有产物,现如今已然成为历史。

        据网上曾经公布这样的一条新闻,河北省邯郸市红色收藏协会副会长刘汉承向记者展示一本“珍贵”的“邯郸购粮证”,它的发证日期则要远早于国务院1955年8月25日发布实施的《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中的七种供应凭证,这本购粮证签发于1955年7月24日,它的印发单位名称为“邯郸专区粮食管理局”,还加盖有方形大印,内写“河北省人民政府邯郸区专员公署粮食管理局印”,购粮证里面还印有六条说明,在第二条规定中这样来说道:“买粮必须携带本证与粮票,二者短一不可。”据查询资料佐证以后获知,邯郸市曾为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时,最早开始执行粮票政策前的试点城市之一,而国家则是从1955年9月1日至11月30日起,先后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市镇居民粮食定量供应办法》的,与此同时各类票证也就陆陆续续在这一时期内应时而生,如:粮票、油票、副食品票等。

        在计划经济时期,但凡以大米为主食的地区,粮食都是要定点与定量的,像我所在的城市上海市,主食是食大米为主的,而且还分成九个档次,粮食的计量单位按“市斤”来算的。九个档次如下:

        第一档次:凡是那些特殊的重体力劳动者,每个月可以买到四十五市斤至五十五市斤左右的大米,不过其平均数不得超过五十市斤。如:那些从事井下、高温、高空的工人、钢铁厂里的工人全都可以算作特殊重体力劳动者,最高每个月可以购买到五十市斤的大米。

        第二档次:凡是那些重体力劳动者,每个月可以买到三十五市斤至四十四市斤的大米,不过其平均数不得超过四十市斤。如:那些工厂里专门从事装卸工作的装卸工人、码头上搬运工作的搬运工人……可以算作重体力劳动者,最高每个月可以买到四十四市斤的大米。

        第三档次:凡是那些轻体力劳动者,每个月可以买到二十六市斤至三十四市斤的大米,不过其平均数不得超过三十二市斤。如:我所在的城市上海,在未改革开放之前,各个区里面专门成立有各种里弄工作小组,那些专门从事缝补工作、糊纸盒子之类的工作的人员,可以算作轻体力劳动者,每个月最高可以买到三十四市斤的大米。

        第四档次:凡是那些在机关工作的、团体工作人员、公私营企业职员、店员和其他类型的脑力劳动者,每个月就可以购买到二十四市斤至二十九市斤的大米,不过其平均数就不得超过二十八市斤。

        第五档次:凡是那些大、中学生,每个月就可以购买到二十六市斤至三十三市斤的大米,不过其平均数是不得超过三十二市斤。

        第六档次:凡是那些一般性的居民和年满十周岁以上的儿童,每个人每个月就可以购买到二十二市斤至二十六市斤的大米,不过,它的平均数量,或者说平均重量,则是不可以超过二十五市斤的。

        第七档次:凡是那些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周岁的儿童,每个月可以买到十六市斤至二十一市斤的大米,不过其平均数不得超过二十市斤。

      第八档次:凡是那些年龄在三周岁以上不满六周岁的儿童,每个人每个月就可以购买到十一市斤至十五市斤的大米,不过,它的平均数量,或者说它的平均重量,则是不可以超过十三市斤的。

        第九档次:凡是那些年龄不满三周岁的儿童,每个人每个月可以购买到五市斤至十市斤的大米,不过其平均数不得超过七市斤。

        国家规定以杂粮、面粉为主食的地区,同样划分为九个档次:

        第一档次:凡是那些特殊重体力劳动者,每个月可以买到五十市斤至六十市斤的杂粮或面食,不过平均数不得超过五十五市斤。

        第二档次:凡是那些重体力劳动者,每个月可以买到四十市斤至四十九市斤的杂粮或面食,不过其平均数不得超过四十四市斤。

        第三档次:凡是那些轻体力劳动者,每个月可以买到二十九市斤至三十九市斤的杂粮或面食,不过平均数不得超过三十五市斤。

        第四档次:凡是那些在机关工作的、团体工作人员、公私营企业职员、店员和其他脑力劳动者,每个月就可以买到二十七市斤至三十二市斤的杂粮或面食,不过其平均数是不可以超过三十一市斤。

        第五档次:凡是那些大、中学生,每个月可以买到二十九市斤至三十六市斤的杂粮或面食,不过其平均数不得超过三十五市斤。

        第六档次:凡是那些一般居民和十周岁以上的儿童,每个月可以买到二十四市斤至二十八市斤半的杂粮或面食,不过其平均数不得超过二十七市斤半。

      第七档次:凡是那些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周岁的儿童,每个月可以买到十八市斤至二十三市斤的杂粮或面食,不过其平均数不得超过二十二市斤。

        第八档次:凡是那些三周岁以上不满六周岁的儿童,每个月可以买到十二市斤至十七市斤的杂粮或面食,不过其平均数不得超过十四市斤。

        第九档次:凡是那些不满三周岁的儿童,每个月就可以买到六市斤至十一市斤的杂粮或面食,不过其平均数就不得超过八市斤。

        每户家庭去购买米时,除去要带好自家的购粮证以外,还要带好粮票,且这两样物件是缺一不可的,凡缺少一样,就不好买米。

        记得在那个时候,家父是被划分在机关办事人员一档里面的,每个月最多也就只能买到29市斤的大米,其人长得人高马大的,身高在一米八,除去午饭是在单位吃的以外,早晚饭都是在家里吃的,一天即便是省着吃,也要被吃掉1市斤的大米,只要是到月末后几天是不够吃的,为此只好从母亲、哥哥及我的口粮中省一点分给他吃。

        记得在我的小时候、在计划经济的年代里,家父由于工作比较繁忙的缘故,一年到头有很多时候,晚上是不能回家吃饭的,需要在工作单位里吃饭,当时就傻乎乎地对家母说,要是家父天天不回来吃饭的话,就能剩下很多的粮食,再也不用犯愁粮食不够吃的问题。

        上海人一律把“籼米”称之为“洋西米”,只去购买大米,一个月下来肯定是不够吃的,只为多买一点米、多吃一点米,就把“大米”和“籼米”一起买回家,购买的“籼米”不在计划经济时期的定量范围内,故而可以多购买一点。煮饭的时候就把“大米”和“籼米”掺在一起煮。“籼米”的优点就是“胀性好而足”,不过就是不耐饥饿,极易被肠胃消化掉,不需要过多久,就会感到肚内空空肚子饿。

        在那个时候,我曾和父母一起去买过米的。那时候居民去买米的时候,都是带着自家的米袋子,米袋子一般都是自己家里用白颜色的布袋制作而成的,口沿部分则是安装有宽紧带,等米装满以后再用宽紧带扎紧,以防回家途中米粒掉落出来。我还清楚地记得,粮油店里还有一排长方形的斜漏斗,其材质不是铝制的,就是不锈钢的,通常情况下一排有三个长斜漏斗,拿米的时候还需把米袋子兜在斜漏斗的四周围,等粮油店里的店员称好重量后,把米倒入到斜漏斗里面接米。和家母去粮油店买米的时候,因为人小力气小的缘故,不是把一个月的分量全都买下来,而是吃一点买一点,一般就只买十天左右。

        我还查阅到有关于上海市发行粮票的历史记录,记录如下:

        上海是在1955年的10月份才开始执行粮食的定量供应,并印制发行有“五证一票”。这五证分别就是指:“上海市居民购粮证”“工商行业购粮证”“伙食团购粮证”“特种用粮供应证”和“市镇居民粮食供应转移证”,每家每户所用的粮食是由粮食部门核定数量,所发给的购粮证要到指定的粮油店,还要凭购粮证和粮票去购买粮食的,不是指定的粮油店,即便有熟人在里面工作,也是购买不到的。一票是指“粮票”,它一共有七种面额,分别是:“半市两”“一市两”“四市两”“壹市斤”“贰市斤”“伍市斤”和“拾市斤”。

        至1956年的12月份,全市开始实行粮食转移卡,发行面额有六种,它们分别为:“拾市斤”“伍市斤”“肆市斤”“贰市斤”“壹市斤”和“半市斤”,它就是属于长期可以使用的上海市粮票。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到1958年的8月份时,上海市又增印有可供长期通用的上海市粮票,其票面的额度是有五种类别的,它们分别为:“拾市斤”“伍市斤”“贰市斤”“壹市斤”和“半市斤”。

        至1960年的5月份时,发行有八种票面的粮票,其额度分别为:“拾市斤”“伍市斤”“贰市斤”“壹市斤”“伍市两”“贰市两”“壹市两”和“伍钱”。1960年版上海市粮票可以长期使用,对1958年粮票,采取只收不发的办法,逐步用1960年的粮票代替。

        在1960年9月1日的时候,上海市又印发有“饮食补贴就餐粮券”,像这样的一种购粮券,它是专门提供给居民在饮食市场就餐使用的。

        在1961年的5月份,还印发过“上海市华侨特种供应票”。

        在1962年的7月份,市区居民每人每月增发大豆票1枚,可以购买大豆或大豆粉半市斤。同年的7月1日起,为保证市区居民酱油的供应,每人每月发给酱油票1枚,凭票供应酱油1市斤(0.5公斤)。1962年7月,上海市工商行业用粮单位实行凭“上海市行业粮票”到指定粮店购粮。票面额一共有九种,它们分别为“伍仟市斤”“贰仟市斤”“伍佰市斤”“壹佰市斤”“伍拾市斤”“拾市斤”“伍市斤”“壹市斤”“半市斤”,按月度去使用,过期的话则是要作废的,至1967年3月取消。

        在1963年的4月份发行有“上海市居民定量粮票”,其票面额度有十一种,分别为“伍百市斤”“壹百市斤”“贰拾市斤”“拾市斤”“伍市斤”“贰市斤”“壹市斤”“半市斤”“贰两”“壹两”和“半两”。凭“居民购粮证”和“粮票”就可以到指定粮油店去购买粮食,而且还只能是当月使用,用好后或过期则是要作废的。像这种粮票可以在全市各类饮食店就餐,或购买各类面食制品,1963年7月1日,饮食就餐券取消。至1963年的10月份,全市全面取消“酱油票”,“酱油票”成为历史。

        在1964年的5月份时,上海市“大豆票”取消,它也成为历史。

        自从1966年的1月份开始,就按月份发行上海市居民定量粮票。

        在1972年6月1日有发行过“上海市粮票”,其票面面额有四种,它们分别是:“伍市两”“贰市两”“壹市两”和“半市两”。此种粮票可以长期使用,对于发行于1960年的上海市粮票,则采取只收不发。

        在1978年9月4日,在我的城市发行过“侨汇粮票”,其票面面额有四种,分别为:“拾市斤”“伍市斤”“壹市斤”和“半两”。“侨汇粮票”则是由人民银行代发的,它可以供应优质的粳米或优质的面粉。

        1979年4月1日,对集体伙食单位发行有“上海市粮食支拨证”,其票面面额分为三种,它们分别是:“一千市斤”“五百市斤”和“一百市斤”,主要针对的是一些领用粮票数量超过1000市斤的单位发放的。             

        1981年8月22日,上海市粮食局研究决定,1958年和1960年发行的“上海市粮票”,使用期限至1981年12月31日止,过期就要作废。

        1990年7月1日起,发行过“上海市粮票”,它的票面面额是有如下的四种,它们分别为:“25克”“50克”“100克”和“250克”。

        1993年4月1日起,上海市全面放开粮价,粮票开始停止使用。

        记得在停止使用粮票的前几年,还有人用粮票兑换过生活用品。

        有长辈曾经告诉过我这样的一件事情,对于我祖父辈那一代的人来说吧,最初发行的购粮证是用牛皮纸制作而成的,后来又改制成塑料封套的,颜色是“深蓝色”的,在牛皮纸的正面写有黑色粗体字“上海市居民购粮证”,并在字体上加盖有红色的“上海市粮食局”印章,最下面一行黑色细字体写有“上海市粮食局制发”,翻开首页,在左面一页详细地记录使用购粮证的规则,翻到最后一页,则记录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后来换发成深蓝色塑料封套的购粮证,内容与形式大致是和牛皮纸差不多的。

        我还查阅到关于“全国粮票”的历史资料,除去各个省市,也包含直辖市在内,自行发明印制有地方粮票以外,国家还发明印制有“全国粮票”,在计划经济年代,首套“全国粮票”发行的时间为1955年,最后一次印发“全国粮票”则是在1978年,它是在绝密的状态下印制的,它的代号为“7817”工程,该粮票一套5枚,粮票印好后储存在北京、吉林、湖南、江西和陕西等五省市“战备”仓库内,虽说中央在1977年一举粉碎“四人帮”,但一时间国内的政治、经济、社会还很不稳定,加之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在不断地制造紧张关系,国家只为防止突发战争,故而新印制有一批“全国粮票”。据说虽然在计划经济的年代里,人基本上都是不怎么流动的,个人也是没有身份证的,更妄谈外出去旅游哦,若是要去外省市出差公干时,需要所在的单位开好介绍证明信件,并加盖好单位公章以后方可出行,发行全国粮票为的就是方便出外省市公干的时候使用的。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当我走过41年的生命旅途以后,还伴随着自己的人生经历与人生阅历变得逐渐地增多与增厚以后,就发现有这样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就是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像我所在的城市上海市,不管是身处在何种情况下,历来要被外省市的人说三道四、讥笑调侃一番,总会成为全国人民的靶子与调侃的好对象。就是因为在计划经济的年代里面,上海这座城市居然“发明过‘半两粮票’”,从而成为外省市人说三道四、讥笑与调侃的一个好对象,说什么上海人做人不要太过于“精明”“门槛精”“小家子气”,竟然也会发明半两粮票……

        殊不知,在那个年代的上海出现“半两粮票”,既是一种无奈之举,也是N次精打细算后得出的一个好结果,它既能让老百姓吃上一顿早饭,而且还不至于拿寅粮吃卯粮。在那个时候,大众化的早点,非“四大金刚”莫属,它走的就是传统平民路线,曾经占据上海早点市场半壁江山,所谓的“四大金刚”就是指:“大饼”“油条”“粢饭”和“豆浆”。

        在过去的上海,无论是居住在市区里面的某些弄堂口,还是在那些小菜场里面,是不需要过多的去言语一些什么的,大家总能见到这样的早点摊,这个早点摊上有一个烘大饼的炉子,一口炸油条的锅子,一只焖粢饭的木桶,一个盛满豆浆的大煲,外加上两三张桌子、十几条凳子,随到随买,随买随吃,热乎乎、香喷喷,生意是很好的,人潮络绎不绝,要吃最新鲜可口的,往往还要排上一小会儿队……

        在计划经济的年代里面,往往在那些拥有人口众多的家庭,以及那些饭量比较大的家庭,不管怎么去精打细算,当月的粮票无论如何也是支撑不到月底的,还没处去向别人借,没有余粮会怎么办呢?!政府居然想出一个招数,到每个月的月末可以提前用下个月的粮票来购买各类米,至于每个月末的几号去购买,由所在的区县自行规定,这分明就是让老百姓自己去寅粮吃卯粮,是骗骗猢狲的调包计!

        在那时粮票属于无价证券,有需求就有市场,正因有需求而变得有价,最具含金量的要数全国粮票。粮票从起先只能调换鸡蛋,到后来发展到可以调换日常用品。譬如说:我所在的上海市、在1989年的8月份,10市斤粮票可以调换七八个蛋;40市斤粮票可以调换一只小塑料脸盆;80市斤粮票可以调换塑料小靠背椅子;160市斤粮票可以调换大浴盆;300市斤粮票可以调换大号搪瓷烧锅;除去上述所说的以外,还能调换“咖啡壶”“打气筒”“面盆架子”等各类日常生活用品,粮票俨然成为第二货币。尽管当时国家法律有一条“投机倒把罪”,但凡是用粮票调换各类物品皆属于“投机倒把罪”的范畴内,一旦抓住则是要严惩不贷抓去坐牢的,但依旧抵挡不住老百姓用粮票去调换物品的热情,起先是偷偷摸摸的,后来就干脆公开大鸣大放……

        如果要去申请一个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话,尤其是去申请“票证”方面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在这个方面我们国家就可以勇夺世界第一名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国家和老百姓全都身处在计划经济的年代里面,从1956年到1992年,在这段时期的里面,购买任何物品都是需要拥有各种票证的,既不管是某某单位;也不管是某户家庭;更不管是小到个人自己,在活着的每一天里面,到处都要和各种票证打交道、接触、过日子的,一旦没有票证以后会变得寸步难行。

        譬如说:购买烧饭做菜的煤饼,不是需要煤饼票,就是需要煤球卡;购买烧菜用的油,就要有食用油票;购买做衣服的布料,就要有布票,对于那些人口众多的家庭来说吧,一年从年头至年尾积攒下来的布票,很有可能还不够制作一套衣服;购买猪肉要有肉票;购买那些副食品菜肴的时候,就需要有副食品票……凡是过往与种种的话,真可谓是不胜枚举,如若还要举例的话,依旧能寻找到很多的!

        就在那些计划经济的年代里面,“购粮证”和“粮票”就是众多各种票证当中的两种票证,而且还是需要结合在一起共同去使用的。像“购粮证”和“粮票”已然是退出历史的舞台,时至今日已经有二三十年左右的光景,它曾经见证我们国家在计划经济年代里面的种种困难、苦难与过往,也是国家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而采取的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现如今各类“购粮证”和各类“粮票”却变成为收藏品市场的新的收藏品和宠儿,一些发行量稀少、印制比较精美的粮票,还出现有一票难求的现象,若要想完整地收齐某一个地区所发行的所有年份的粮票,而且还要几乎都是全新的,也是难上加难。

        我也欢喜各类收藏,而且收藏的种类十分繁杂,我亦收藏有一些粮票的,其中有一些粮票是父母用剩下以后,见我欢喜收藏,就赠送给我的,在其中有一张是发行于1965年的全国粮票,不过是属于很旧的旧粮票,是毫无品相可言说的,有几张是发行于1990年的上海市粮票,票面的颜色是粉红色的,正面印制的图案是闻名全国的豫园老城隍庙九曲桥和湖心亭茶楼,几乎是全新挺版的,除去父母给我用剩下的各类粮票外,自己还收藏有一本各个地方政府印发的粮票……

        如果说,你和我是一个收藏方面的爱好者,既有收藏方面的爱好,还欢喜收藏各式各样的“购粮证”和“粮票”,只要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还在自己的经济范围之内是能够承受的起的,倒不妨也是可以去收藏一些的,还可以对“购粮证”和“粮票”的历史或多或少地会有所了解。话虽说是如此,毕竟像“购粮证”和“粮票”就是属于“小众化”的收藏,相对而言来说,收藏的人数并不是有很多的,不像其他类别的收藏品,收藏的人数则是来得比较多的……

      【备注:①:文章为作者原创;②:各种购粮证图片和粮票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上;③:万分感谢原创图片。】

        杜老倌侠客居(陆伟)写于2018年10月10日星期三晚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2,802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109评论 2 37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9,683评论 0 33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458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452评论 5 36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05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01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50评论 0 25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763评论 1 29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56评论 2 31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29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30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898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897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40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07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39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