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头部五官发炎,葛根把身体的水转上来的同时,把黄连、黄柏的寒凉药性拉上来一点,就可以把头部发炎医好。
推荐曹颖甫、许叔微的医案
黄芩汤
【8.50】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黄芩汤(桂林古本)
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大枣(12枚,劈)
右四味,以水一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夜一服。
少阳: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
【关于三焦】
三焦跟心都是“有名无形”的东西,心是人的灵魂,没有办法观察,三焦有一个部分是人的灵魂的表面。唐容川提出三焦应该是人身体网类的东西,身体里有油网跟人的各种皮肤底下肌肉外面的膜。
【少阳病】
通常来讲,少阳病的症型有一定热度的,黄芩可以清热,柴胡带到少阳区块。
小柴胡汤——大阴旦汤
黄芩汤——小阴旦汤
小阳旦汤——桂枝汤
(小阴旦汤,把小阳旦汤的桂枝换成黄芩)
标准的少阳病通常以柴胡为主,而黄芩汤是有一点好像把病邪往下拉,然后用某种方法把它中和掉。如果三阳经都有各自温度的话,太阳跟少阳合病,少阳会产生某种热度,所以要用到黄芩。
【黄芩汤基本症型与方解】
热痢,拉出大便是烫烫的,比葛根芩连汤多一个症是肚子绞痛。
芍药:把构成内壁的平滑肌放松,绞痛的东西会松开(∴ 芍药甘草可治胆结石的剧痛)
黄芩:被芍药拉到肠胃区块,把热中和掉。
古方汤液经法里有生姜,姜枣甘草合病就是调和营卫,像治感冒的基本原则一样。
桂林古本、宋本的黄芩汤,没有方生姜。
如果热痢又吐的时候,就放半夏生姜。(半夏生姜都是基本止呕的)
【黄芩汤另一吃法——喝醋】
喝醋之后,可以加速杀菌或祛除病毒。
【关于太少合病】
阳明跟太阳合病——葛根汤往外发
太阳跟少阳合病——黄芩汤往下拉
∴ 可能抽象身体中,少阳区块比阳明区块更靠里面。
阳明病
太阳区块比较发燥,或其他因素让太阳不适合当对抗病邪的战场时,人体就会转战另一条经脉。
【9.1】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
阳明病差不多,都是大便干燥、发汗发热、口渴、脉洪大。
何谓脾约:
太阳表症时,如果抗邪过程中用掉太多津液和水分了,消化能力受影响,大便干,脾好像被束住。
何谓胃家实:
胃表示整个消化器官,整个消化器官都有可能有大便干燥,就是“实”。
少阳牵扯三焦区块,发汗、利小便涉及水的运输,如果消化道没有水给它了,就变成大便难。
(伤寒论里的胃,其实就是消化道里面,不一定指胃)
【便秘】
补药一味用泻药
【肠粘连】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芒硝萝卜汤
【9.5】问曰:病有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何也?答曰: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也。
这个传经,邪气正从太阳经过路的阳明经,再过一下,就都到阳明了,太阳上的恶寒就没有了。
【9.6】问曰:恶寒何故自罢?答曰: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病也。
阳明这个地方的土,各种气混合一起,阳明经常常被拿来当作最后一个战场。
【9.7】本太阳病,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
【9.8】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ji2)然者,是转属阳明也。
【9.9】伤寒三日,阳明脉大者,此为不传也。
少阳脉,寸关尺都比较细,弦脉;阳明脉比较宽,洪脉。
【8.52】伤寒,脉浮滑,此以里有热,表无寒也,白虎汤主之。
脉浮,按下去感觉里面有像泥鳅一样的东西,表示里面有热,且是阳明区块的热,热结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