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小姐有位朋友,是个男生,聪明机灵。但那位朋友最近总爱说“要是那时候... ...”,“等到... ...”,“要是那时候听我同学的,合伙干那个项目,现在一定赚了不小的一笔钱”、“我看了下题库,要是去年就好好准备,我肯定能考上”,,, ,,,,诸如此类的“要是”让花小姐最终忍不住说了句“所有的‘要是’都毫无意义,你就是没学会珍惜时间”。
现在所说的每一个“要是”都是对当初荒废时间的自己抽的耳光
刚上大学的时候,小A兴致勃勃的说四年内要常驻图书馆。希望很美好,但实际却很惨淡。军训时发了借书卡,头几天小A还保持着高昂的兴趣去图书馆看书,时常会看到他拿着笔记本和书走向图书馆。但几天之后就很少看到小A的身影了,有时路过他宿舍门口看到曾经本该在图书馆的时间,小A却坐在宿舍里打游戏。有时会叫一声小A,要不要一起去图书馆,但小A常会甩来一句“你先走,这一把打完就去”,于是那一把游戏一打就打到天昏地暗。四年后,图书卡上的结束记录不及百本,回想起当初刚入学的时候说出的话,小A着实有一种打脸的羞愧。
世界上最无情的东西就是时间,它只管义无反顾的往前走,从不会因为任何人任何事而停留一下。我们每一个“要是”的感叹背后,都有一个不争气的自己。当初好好复习,会导致如今惨淡的分数吗?当初努力学习技能,会导致如今工作中常会遇见的低级尴尬问题吗?当初坚持做好项目,会导致如今看着别人数钱眼红吗?当初不争气的自己磨磨唧唧荒废时间,睡大觉、打游戏、刷手机,如果现在的你还觉得自己心中有无数个“要是”想要说,先问问自己,当初该努力的时候干什么去了。
栽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和现在
虽然这句话不尽全对,但当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的确有种当头一棒的感觉。高考时知道自己只能考个二本,特别想艺考,希望能借艺考上个好点的大学,学设计。但无奈父亲极力反对艺考,结果正如自己所料,只考了个二本,学了最有用又最无用的汉语言文学。大学四年,这个专业让我学的很轻松,畅游书海,和中外古今的文学家交流。课程并不繁重,因而课余时间也比较丰富,参加了大量的校园实践。即将毕业的时候,面临就业才发现自己能做的似乎没有什么,恐慌不安包围了我好一阵子。后来强迫自己安静下来,理性的思考、分析自己,我会什么、我喜欢什么、我的性格偏向哪种工作环境... ...,分析之后,发现自己还是喜欢设计。于是便有了大胆而冒险的决定,我要转行。四年前没能学这个专业,但并不代表我以后也不能自学它啊。一旦决定好了,那就开始行动吧。上网了解设计行业的情况,都有哪些分支,工作内容是什么,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技能,该怎么学习才系统。一点一点坚持,四年前该种的树没有种,四年后的今天好好栽培,下一个四年会有收获。
很多人总喜欢用“来不及了”这句话来阻挠自己的行动。二十来岁的小伙子,土木工程专业,说自己想学计算机做程序员,当你说“好哇~可以报个班学习,抓紧时间”,但他自己却甩来一句“来不及了”,鼓励他的心情顿时全无。我们不可能在一开始就做好各种决定与选择,人生也总是充满了阴差阳错和曲曲折折,谁能一口气顺顺当当的按照既定路线过完一辈子?别怕前路曲折,在还能动弹还能折腾的年纪保持一颗勇敢的心,不要让“来不及了”把你一辈子困在一个泥潭里。
拒绝说“要是”,从现在开始,为十年后的自己种上一棵美丽的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