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听到了于老师的讲解,让我对学习共同体有了更深的感受。个人认为,学校教育的改革的关键应该是:从日常的课堂教学实践入手。最近读《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一书,正好使我产生了更多的共鸣。
本书是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的代表作。描述了21世纪“课堂革命”的全球图景,并以大量日本中小学的“案例报告”阐明了创建“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改革哲学。该书从理论与实践上阐明了“课堂革命”是一场保障每一位儿童的“学习权”,真正实现“教育公平”的“宁静的革命”、“永远的革命”。
然而,迄今中国中小学教育的变革却令人失望。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倡导的素质教育改革,至今仍是雷声大雨点小,实际效果也令人质疑。令人失望之处在于:当我们提出教育改革的理念后,一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无法真正的实施。
之所以理念与实施之间存在那么大的差异和冲突,是现行的学校管理模式的问题。现行学校管理模式在组织设计上遵循的是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整个组织以效率为原则,围绕着组织目标进行设计。这种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整个组织的设计的目的就是如何实施有效的控制。而教育恰恰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特殊劳动,许多教育效果,在目前的管理模式下是无法监督的。素质教育以及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的目标,实际上都属于短期内无法监督和控制的目标。
现行的学校管理模式导致了目前教育中存在着的许多弊病。学生学习的内容被分割成一门门的课程,课程的内容都是标准化统一设计的,教师的教学方法往往也比较单调,个性千差万别的学生,在学校按照同一个模子被生产出来。更为可怕的是,教师工作变成了单调的重复性的简单劳动。这既是学校失去原本的教育意义,也使教师工作由于单调、缺乏挑战而失去吸引力,教师厌教的心态加重。同时,也正是将教师工作当作简单重复的劳动,而使学校变得呆板僵化,失去对环境的感知能力,没有了变革的动力。
教育变革的真实发生,在于营造一个宽松的鼓励创新的文化环境与氛围,使教师应成为一个研究者、一个创造者,并使教师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掌握专业化的技能,了解学生、分析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样才能使教育变革自下而上的发生于教师的课堂教学第一线。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如何转变呢?读了佐藤学教授的《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之后,使我一直苦思而不得其解的难题迎刃而解,那就是——创建学习共同体!
正如台湾学者杨硕英所说:'学习型组织,是一种不同凡响,更适合人性 的组织模式。……同时以令成员振奋的远大共同愿景,以及与整体动态搭配的政策与行动,充分发挥生命的潜能,创造超乎寻常的成果,从而由真正的学习中体悟工作的意义,追求心灵的成长与自我实现,并与周遭的世界产生一体感。'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管理者和控制者,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在教师的监控下,课堂教学变成了一种“你讲我听”“你问我答”“你给我存”的填鸭式教学。学生的独立性、独立品格消失。而在学习共同体中,教师更多的是一个激励者、引导者、帮助者,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
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师生积极对话的学习共同体。在学习共同体中,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佐藤学完整地描述了学校作为学习共同体的构想和实践。首先,学习共同体是以课堂学习的个人经验为基础,把个人主义的学习转化为共同体的学习;学习共同体为教师提供了发展的平台;学习共同体也为各方面有关人士提供了交流的平台,突出了教育的公共性的特点;同时为学校的民主化提供了一种制度保证。
我在想,如果'学习共同体'真能做成,教育改革的前景必然看好!我感觉到为此而努力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