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可以找到延续满腔热情的方法,这值得让你满腔热情地去找。
思维发散的人,特别容易想到新的点子,甚至,只要这些人吃饱穿暖,这些新点子可以层出不穷。
我们之前就知道,点子是不值钱的。这一点,思维发散的人也明白。
于是,思维发散的人很快便延续「发明」新点子的热情,将新点子落地执行。他们可以不知疲倦,以50米跑的速度连续跑了400米,精力再旺盛一点儿的,可以一口气跑到2公里。
至此为止,他的成绩是非常不错的。能够想到好的点子,能够快速的执行落地,能够那么努力地将梦想变成现实,完美。
可他最大的问题,也来自于最大的优点:思维发散。
马上,他就会将目光转移到新的赛道,发现了一个更有意思的发现。再或者,他可以很快对现有赛道总结出规律,然后「照章办事」就非常不错。但「照章办事」本身对他就不够刺激。
唐代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曰: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许多人做同一件事,刚开始做得好的人非常多,但坚持到最后的人实在是很少啊。
思维发散的人,往往发现在舒适的地方,才更容易「灵光一现」。于是,他们更偏爱这些令人舒适的地方,比如
在咖啡馆里坐在明亮落地窗前让阳光洒在桌上的热咖啡杯上。
或者
在高耸云端的写字楼落地窗前,看楼下人群成蚂蚁,从而有一种高瞻远瞩的感觉。
逐渐养成习惯后,没有这样的环境刺激,大脑反而不容易生产出新的点子了。
这就是为什么文艺青年更愿意和喜欢去这些地方,可能是因为这些地方去多了,才变得文艺起来。
但是,这样就更不值钱了。一个点子被生产出来的成本越高,就越容易跳票和不稳定,然而一旦条件满足了生产的点子也很难达到「巅峰」的状态,又,点子本身不值钱,又,将时间作为分母的话,点子的单位时间价值量就惨不忍睹了。
这就像业界流传的,关于性服务者小姐的故事:
不能等到你有感觉了才去接客。
同样,也可以应用于思维发散的文艺青年们:
不能等到阳光明媚有热咖啡才能文思泉涌。
办法不是没有,比如:
用输出倒逼输入。
不能输出的原因是大脑中没货了,没货了可以通过输入来补。
一种方法,就是找到好环境慢慢熏陶和培养让大脑中把货补齐,由于输入相当缓慢而且限制条件多,相应地输出效率就惨不忍睹。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加速输入。看书,看电影,旅行,聊天,努力工作,用心生活。
这些概念讲讲大家都明白,但是参照德国人的生活哲学:生活是具体的。
如果每天写1000字作为输出,那么,一年要读几本书,看几部电影,一年去几个地方旅行,找多少人聊天,具体怎样努力工作,具体怎样用心生活。
像一个上司一样对自己下达KPI指标,虽然残暴自虐,但是会有效果的。
创意可以用来产生新的点子,同时,创意也可以让「创意持续地产生新点子」。
这个二维创意就是项目管理那一套。这么说甚至根本算不上什么创意,反而相当枯燥和无聊。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频率多久,没做成怎么补回来。
这套逻辑对于一个公司来讲,非常简单,因为这是两个岗位的人。代表创意的工程师尽情地施展才华,但同时也会受到项目经理和行政部门的监管。相辅相成。
如果没有项目经理和行政部门的监管,全部监管责任在一个创意人身上,那就需要这个人有两套思维体系,在必要的时候切换。
如果运气好,将创意的生产变成像工业流水线那样,那就是最大的价值了。
:end)
-=-=-=-=-=-=-=
菠萝头:创业者/投资人/生涯规划师/产品汪/程序猿,以职业生涯转换完成跨界的斜杠青年。喜欢读书,写作,结识有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