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断续续读完这本书,大致了解了其中的人和事,就简单说一下阿米尔和哈桑吧。关于文章反映的阿富汗体制和战争事件,由于个人对这块历史不了解,就没做评价,望理解。
个人一开始不太喜欢阿米尔,感觉他懦弱、胆小、自私。面对实诚、渴望知识的哈桑,他仅仅当作普通的玩伴。阿塞夫说得很对,哈桑仅是阿米尔孤单寂寞的依靠者,心灵上的慰藉,说严重点就是被拿来当挡箭牌的保护者。他根本没有把他当成真正的朋友,甚至嫉妒父亲对哈桑的慈爱和鼓励。但想想生活中的我们有时又不何尝这样,因为太在乎亲人或爱的人对自己的感受而想霸道的一个人拥有全部。所以这时候我渐渐理解了阿米尔一些,但对待朋友我还是觉得更好的是坦诚。毕竟你也想赢得他人对你的尊重和重视。我所羡慕的是阿米尔对于自己对文学的爱好始终没有放弃,尽管父亲不支持他,甚至警告他,但他带着拉辛汗的激励一直坚持了下去,最终出版了自己的作品。他也会从哈桑和拉辛汗的评论中做出改善和巩固,可见他对待自己喜欢的文学也愿意接受别人的建议并改进。而我们大多数人往往会因为一些小挫折可能就放弃了以前信誓旦旦的说要怎样怎样的爱好。其次,他知错就改,用最善良的方式来弥补当初的遗憾,尽管有些地方已来不及。当初对哈桑的绝情,暂且让我用这个词来形容,他心里也时常不好受,会责备自己,最初也没有勇气去道歉,乃至最后也没有机会。当拉辛汗说摆在他面前,有个机会可以让他成为好人,他犹豫但最终义无反顾的前往了那可能会面对无数危险的阿富汗地区。得知哈桑是自己亲兄弟的真相时,他埋怨被欺骗,心里无数次的挣扎。那个时候可能是他最艰难,最纠结的时刻了。但最后,他依然做了理性的选择。去找回哈桑的儿子并通过坎坷难关解救了索拉博。这其中他被阿塞夫打得只剩半条命,可他认为这是对他以前的惩罚,自己是自作自受,但我想此刻他心里的罪恶感总算有了一些解放。此外,对索拉博的耐心,索拉博经历的辛酸童年让他的性格变得沉默寡言。但阿米尔面对索拉博的冷漠无感,他尽力去安慰,帮助,解救他。他利用过去与哈桑的回忆来感化、感染索拉博,但这些在短时间内看来是无事于补。但阿米尔会尝试着去寻找新的方法,和妻子共同努力,最后在回到故乡通过放风筝一事让索拉博有了微笑。对,他成功了,因为他的不懈努力和善良的呵护。
哈桑,无疑是一个正面的角色。忠诚,对待阿米尔,他说:为你,千千万万遍。从日常的准备起居衣食到空闲后的陪读,他都做得格外认真负责。他会为阿米尔赢得风筝“霸主”一事上费尽心思,会做出周密计划。因为那是足以让阿米尔开心的事,在阿米尔让他搞破坏时,尽管犹豫,他还是照做不误。在阿米尔的小说被父亲嗤之以鼻时,他会大肆的赞扬并鼓励,还会大胆的提出自己的看法给予建议。勇敢,有责任心。面对阿塞夫的欺凌,他固然是胆战心惊的,可他竟然举起了弹弓,并威胁“敌人”。内心的责任感和勇气让他战胜了恐惧,他保护了阿米尔。风筝大赛时,他为阿米尔出谋划策,并在一旁时时安慰鼓励,所以我认为阿米尔赢得比赛大半是他的帮助。他如约像以前一样,去寻找风筝,我在想他肯定跑了很远的路,但到达时他一定是心花怒放的,因为心里载着阿米尔的期盼。不幸得是阿塞夫那帮家伙竟然对他拳打脚踢,恶言相向。那时的他一定是狼狈不堪的,可是他仍然不忘保护那只风筝,可能对于他来说,阿米尔就是一切。即使自己受伤,受骂,也无怨言。幸运的是,阿塞夫没有要他的命。但令哈桑更为伤心的是阿米尔目睹了这一切,事后对他的态度却是一百八十度转变,哈桑不明白为什么阿米尔对他如此冷漠甚至讨厌,他试着去融进阿米尔的生活,但发现似乎是徒劳,最后他以自知之明,编了个理由和父亲离开了阿米尔。多年之后,他遇见辛拉汗,第一件事就是询问阿米尔,他心里是放不下的,他不怪阿米尔,更多的是怀念他们童年的生活,他太重视他们之间的友谊了,以至于离开后都不忘为阿米尔祈祷。我想,阿米尔是多么辛运的人,拥有这样的“朋友”。
其实文章是有明显的对比,通过儿时的回忆,叙说了两个人对不同情况的反应和做法,让人很清楚的便能理清人物性格、感情变化等。
其实生活中可能我们也有这样的朋友,希望我们学会去珍惜,不要等到后悔了才去感伤。另外,做一个善良的人吧,多去帮助他人,会让你觉得像做了一件很伟大或很有意义的事,那样生活中就会多一些开心,少一些烦恼。也学着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很惭愧,我没做到),因为做自己感兴趣的事真的是让人感到身心愉悦的,当你为着那个目标而努力的时候,你就是最优秀,最美的人。
最后分享给你们这么一句话:幸福就是有人爱,有事做,有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