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我们布置了对标学习月的活动要求,其实对标学习不是一个月的活动,我们要把活动做成长期坚持的常规行为。我们进行对标学习,就是明确标准,明确要求,强化执行,规范我们的管理,在规范中提升我们的工作的质量和效益。我们的对标学习也不仅仅是针对学生的日常的生活行为,还有学习行为,也有教师的教学行为。下学期我们将继续完善和深化对标学习活动,使工作有标准可依据,有标准可以查对工作疏漏。下面我想结合这一段时间的一些思考,和大家谈谈班主任工作和我们的自身成长的问题。
当前形势给我们提出了一些新的课题,新的要求。比如,中高考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能不能适应未来的中高考,能不能适应未来的社会,给我们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一些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我们面临着考试选拨这样的比较直接的现实问题,我们如何找到这个平衡点就显得非常重要,而且是我们未来学校教育发展的长远之计。另一个方面,家庭教育的缺失,给我们学校教育带来诸多问题,使得我们的教育有时显得苍白无力。有些孩子单纯依靠学校教育是无法教育好的。孩子的身上深深的带有父母和家庭的印记,可以说孩子是父母的刻印版。当前我们要让我们的工作有所突破和提升,不仅仅要教育好我们的孩子们,还要注意引导和教育好家长们。所以我们班主任的肩上责任格外重大,可以说一头挑着学生,一头挑着家长,一头担着学生学业,一头担着家庭的希望。对我们班主任来说,如何做好自己的工作,让自己能感觉到成长和快乐呢,我想有这样三个关键:转变观念,找到方法,努力去做。
转变观念,不是什么新鲜的词语,但是是最关键的环节。直接影响着我们对工作的看法与定位,对职业的认同。什么是教育?教育不是说教,是实行。说文解字中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上周我们组织了班级合唱比赛,虽然我们活动的组织,学生的排练上还有不足,甚至孩子们的唱的还没有那么动听,但是,孩子们在这个平台上展示出来的能力和素质已经让我们震惊,不是孩子们的能力有多少,还要看我们能否相信他们,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和搭建这样的平台。不论怎样,孩子是有收获的,这种收获是在课堂上难以获得的。上台的12个班级,第一名和第十二名的收获意义都非常大。甚至说,最后一名的班级,能更好总结工作中我们应该汲取的经验和教训,那么,对我们班级中孩子的成长影响是巨大的。事后与几个老师和家长交流这个活动,大家也感觉给孩子们这样一个展示的机会是非常好的。我也在反思,确实是我们给孩子的这样的机会太少了。因为我们害怕,所以很少给孩子活动的机会,或者为了活动而活动。转变观念,还要对我们一些工作的方式方法做一些思考和改变。比如我们在与家长交流时,一定要真诚,与家长们坦诚以待。不是一味的站在一个施教者的高度上去指责,这样更能达成一致的认识。今天早上一位问题学生的家长到学校,开始是气呼呼的,感觉老师在有意识为难孩子。后来我跟他聊了一段时间,我首先做的是我们为什么请家长来协助教育孩子,家长在孩子教育上的责任是什么,我们这样做好处是什么,如果不管不问,等待我们的后果又是什么。我们首先让家长明白,我们和家长教育孩子的心情和期盼是一致的。当我跟他说明了这些之后,再去分析现在孩子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危险,包括询问他们在家对孩子的关心和关注,后来也不客气地指出:孩子到了这个程度,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家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做父母的做的太粗心了。他也非常真诚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不管这位家长是不是真的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起码他的态度和开始时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在和家长沟通交流的时候,其实就是教育引导家长的一种教育行为,我们应该重视,比如,我们的家长群,要把通知群改为学习群,在群内分享讨论一些有关家庭教育的好的文章,这样的浸润式的活动,会起到很好的作用的,有时比我们开家长会的效果还要好。每个人在一个平等平和的状态下更能接受一些意见和建议。
梁启超说:只有真正的努力,才可不厌不倦。也就是说所有的成长和成功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需要一个人的努力。一个人所有的成长、福气都是看不见的努力。我们怎样找到快乐工作的方法呢?能力是努力来的。能力就是在我们不断的解决问题上锻炼出来的,能力也是我们不懈努力来的。没有一个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很多人开始就回避了拥挤。王阳明提出,人要在事上练,就是这一个道理。前段时间去南京学习,三天的报告中,有两个人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一个是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华应龙老师,一个是厦门市华昌小学李培芳老师,他们两个都是最初在农村学校工作多年,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在课堂上突破,突破了自己,也改变了命运华应龙老师课堂突破口在实施“化错教育”,以“化错”课题为引领,进行课堂与教育教学的改革。他写了一篇文章叫《错若化开,成功自来》,提出了纠错和化错的本质区别,给了我很深的印象,他说:纠错是看到学生错误中不对,化错是看到学生错误中的正确。有时我们经常会妄自菲薄,看不到我们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经验是积累而来的。我们说经验是一种宝贵的财富,然而经验不是说随着年龄自然获得的,虽然有一部分是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获得的,而真正的经验,真正的成熟需要不断的反思和梳理,才能在成长中积累有益的经验。就像我们解决一些问题,这次解决的非常顺利,那么值得我们以后借鉴的地方是什么?有的问题我们没有解决好,那最大的障碍在哪里?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只有这样的反思,才能让我们每次解决问题,都是为了更好解决下一个问题做积累。我们人的成长和成熟也是在这样的一步步的反思中开始的。我在想,有时成熟和年龄真的无关,从我自己的经历就能看到这一点。曾国藩就是一个非常善于反思的人,他才智并不突出,但是在历史上能达到“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境界值得我们去学习与探究。毛主席曾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曾国藩的脱胎换骨的开始就是从写日记开始的,而且一直坚持到生命的终了。开始他也是把日记当做流水账来记,后来请教倭仁,他告诉曾国藩,日记主要用来反省自己,此后每次日记都对自己展开深刻和不留情面的自我批评。
良好的心态是沉淀而来的。乐观的心态对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也影响着我们周围的孩子和同事。愉快的情绪和心境是会传染的,当然不好的情绪也是会传染的。我们班主任工作面对的是一些琐碎的工作,一些无法预知的人和事。势必会产生一些不良的情绪。我们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为了更好的工作,真的有必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良好的心态是需要一个沉淀的过程,甚至是一种炼狱般的磨砺。曾国藩为人处世有几个重要的原则,也是指导他能走出困境,走出自己,成就自己的重要原则。一个是“坚忍” “打脱牙,和血吞”,是曾国藩坚忍之气的名言。能忍他人不能忍的事,能忍常人不能忍的人。正是这种坚忍练就了博大的胸襟和宏阔的气度。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则是“恕”与“分享”。恕就是宽广的胸怀容纳人。他在与处理沈葆桢和左宗棠的纠葛时,就是以这样的大胸怀包容了他们。有人评价曾国藩和左宗棠的差别,用了王船山的一句话:圣贤一定是豪杰,豪杰未必是圣贤,左宗棠止于豪杰,就是在心胸和境界上的差别。
我们面对着一些琐事,一些烦心的事,确实是需要这样一种沉淀,来改善自己的心境和心态。我们在与学生和同事交往中一定会遇到一些误解、矛盾,我们需要这样一份宽容的心态去看待。我们想想看,这些在我们的生活、生命中是多么的微小。有人说:出来生死,其他都是小事。想想,这是如此。我们要想想如何活的精彩而有意义,有些事真的需要看清也要看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