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提出的这个观点:智人的农业革命为“史上最大骗局”,很震撼人。作者绝非妄言诳语,博人眼球,而用一种新的角度展开有力度的思考,读之令人叹服。
我们普遍认为狩猎采集时代的智人生活更危险、简陋、艰苦,正是通过农业革命,驯化了少数动植物,人类才过上了安定、富足的生活。事实上狩猎采集时的智人更高大、营养更均衡、生活也更丰富悠闲。正是智人农业革命后,生活却过的更劳苦,而且常常吃不饱,还因为人口的爆炸增长,疾病时常威胁生存。
有关农业革命起源,有两种观点,一是开始于中东,然后蔓延到世界各地;二是同时在世界其他地方,如中东、美洲、中国等地开始农业革命。之所以出现在这几个地方,是因为农业革命中赖以生存的驯化物种羊、马、猪、土豆、小麦等只在这些地方生长。
小麦是绝对的胜利者,驯化并操纵了智人
农业革命是史上最大的骗局,主谋就是几种植物,小麦、水稻、土豆。人被小麦驯养和操纵,小麦不喜欢石头底质、不喜欢与其他植物混生、小麦需要水和营养,智人为了小麦成活和丰收,只能放弃原来相对自由的狩猎采集的生活,被迫固定在田头,做着这些智人不适合的弯腰工作,身体(脊椎、颈部、关节)付出昂贵的代价。
农业革命对个体来说悲惨的,对物种而言是成功的
对于当时的智人来说,务农为生是相当艰辛的生活。
小麦等少数几种食物,带来了悲惨境地:
1、不是最好的食物。原来的人食五谷杂粮,现在是单调的几种食物。
2、不能提供更好的保障。只依赖于几种食物,遇到干旱、病害等,粮食减产或绝收,造成人大量死亡。
3、也不能提供人类对抗暴力的保障,发生矛盾时妥协余地更小。狩猎采集生活,会因食物、竞争对手的变化而改变居住地和饮食结构。人定居下来后,撤退或搬走,即意味着放弃田地、房屋、粮仓,唯有血战到底。
农业革命提高了单位产量,更多的人定居下来,人口指数增长,从物种成功的遗传学意义来说,是成功的,即DNA拷贝量增长了。
农业革命的意义即让更多的人以更糟的状况活下去。
人类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误算
“农业革命”无人希望、无人设想,人们从未协商同意,而是由许多的一个个小的变化最后形成的。
人们以为越努力,会越有回报越有收获,这样造成更多的人口,人均反而减少了。同时这些变化,完全改变了生活方式,早断乳、传染病、单一依赖某种食物。收成好时,怕偷怕抢,建各种墙、城堡,进而战争。
既然看到了农业革命带来的弊端,为何不往回走了,实际上是回不去了。
1、人类也是经过很多代后,才意识到弊端,但是前辈的人如何生活已经不知道了,已然没有了生活方式的选择权。
2、人口多了,谁先改变谁可能先死。
正是对更容易生活的追求,对更美好生活的渴望,使人类陷入更艰难的境地,这种情况在历史长河中反复发生。
只要有一个地方农民定居下来,即使有狩猎采集者,由于定居人数众多,在争斗中借数量取胜,狩猎采集者只能逃或者成为农民。
历史铁律:奢侈品往往成为必需品。一旦人们习惯某种嗜好、某个条件、某种奢侈品,他们开始依赖并认为理所当然,最后到了没有它就额活不下去的地步。所以即使某物一开始不是必要的,随着时间会成为必不可少,而你无法回头。
人类与小麦等经济作物的合约,最后变成了人类的巨大负担。
另有一种理论认为,农业革命不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而是为了满足某种文化或宗教意愿。人类愿意为了某种伟大理想而牺牲。这种理论得到了考古学发现的支撑如土耳其南部巨石阵。
残忍的动物驯化
1、选择性狩猎,选择对人类有用的品质和种群;2、控制驯化动物。役用动物过着完全不符合它们天性和渴望的生活。
从狭隘的演化观点来看,演化成功与否的标准在于DNA的拷贝数目,由此而言,农业革命对于动物驯化来说可是一大福音,然而,演化观点并不是唯一判断物种成功与否的标准。它一切只考虑生存与繁殖,而不顾个体的痛苦或幸福。
如果从牛羊的观点而非牧者的观点来看农业革命,就会发现对绝大多数的家畜来说,这是一场可怕的灾难。这些演化成功是没有意义的。就算是频临绝种的野生犀牛,比起被关在小格子里变肥、等着成为鲜美牛排的肉牛,日子应该还是好过得多。虽然自己的物种即将灭绝,但这丝毫不会影响那头野生犀牛对自己生活的满意程度。相较之下,肉牛这个物种虽然在数量上大获成功,却完全无法安慰那些单独个体所承受的痛苦。
我们从农业革命能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很可能就是物种演化上的成功并不代表个体的幸福。研究像小麦和玉米这些植物的时候,或许纯粹的演化观点还有些道理。但对于像是牛、羊、智人这些有着复杂情感的动物来说,就必须想想演化上的成功会对个体的生活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