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笔记:克里斯坦森《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来源:樊登读书会
你要如何衡量自己的人生?一个物品之所以能衡量是因为有标准有尺度,而人生当然是没有统一标准的,这个命题像哲学问题,衡量人生的标准是成功吗?记得电影头文字D上有一句台词:成功就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我感觉这也不是衡量的标准,因为“喜欢的方式”是有多面性的,一个人如果喜欢抢劫,他用这样的方式即便度过了一生也没人会说他成功了。我一直认为人既然是有群体属性,那么个体生命存在的意义其实就是在于推动整个人类社会的向前进步。人类就是靠着这一丁点个体的进步,推动了整个人类的向前发展。
克里斯坦森这个人善于讲原理,他写过《创新者的窘境》,曾经给英特尔的安迪格鲁夫讲过创新课,给美国国防部讲过创新课,他并不是真的有那么通天的能耐,但是他熟悉创新的方法论,所以他只讲创新的原理,他是一个非常注重原理的人,所以这本书的内容其实他是想用商业的方法用来谈谈衡量人生。
书里提出了衡量的三个框架:第一是事业成功,第二是拥有家人友情。第三是保持正直。我想一个人如果完全做到这三方面,简直就是我们小时候作文里常写的那种人长大后我们想成为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事业成功
作者认为事业成功第一个理论是动因理论:要有发自内心的动力,动因理论比激励理论更重要,你做这件事情是不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愿望?很多人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以为用钱可以弥补一切,所以他的所有目的都是为了赚钱。其实不是的,一个人获得动因有四个方面:获得认可,得到挑战,有责任感,得到成长。所以你看钱是帮助你完成这四个方面的一个手段之一,是衡量的标准之一,但是并不万能的,并且,发自这四方面原因的行动并不会让自己感觉到疲惫,“如果你找到一份你自己喜爱的工作,你会觉得这一生没有一天是在工作。”只要你喜欢,就不会觉得自己是在痛苦的坚持。
事业成功的第二个理论是“发现驱动计划”理论。也就是他对这件事的认知度。事情能不能做成,我们需要去判断需要满足哪些前提条件,如果这些条件都不是虚假的,通过努力都可以实现,那成功的几率就很大。如果这些条件里面有一个是虚假的,那就不会成功。听书里举的案例是消费返利传销的案例。
事业成功的第三是战略聚焦理论:执行层面有没有在支持战略。听书里举了一个错位激励的案例,明明卖的是这件商品,可是奖励机制上却过多奖励另外一种商品的销售导致南辕北辙。对于普通人来说其实就是你的精力有没有花在战略上,花在最重要的地方上。既然你有战略,就应该把所有的资源,精力和物资,都投入到这上面。
拥有家人和朋友的友谊
商业上有好钱坏钱的说法,总的意思就是说财大气粗的公司可能犯错的成本很小,所以容易挥霍。而小公司犯错的成本就很大,因为他们钱少资源少,所以每做一件事情就会小心翼翼,这样反而更容易成功。
家庭关系也是如此,有的时候你的家庭系越好,你就很容易挥霍掉,这是为什么我们对越亲近的人更容易发脾气。
商业上产品的设计是为了解决用户的痛点,比如人们喝奶昔真正的目的是因为可以填饱肚子,方便带上车,可以单手拿而且不容易弄脏。如果搞不清楚这个问题,很可能就会走错误的产品路线。在家庭里,弄清楚对方的需求也很重要,家人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关爱。
陪伴也很重要,研究表明得到许多父母陪伴的孩子大脑发育会更好。所以不要什么都想着外包,学习,教育不要总交给补习班和保姆。要教会孩子正确的价值取向,处理问题过程和方法。孔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做事的心境。
不要让孩子为了上学而上学,孩子上学的目的第一个是交朋友,第二个是获得成就感。孩子上学如果没有成就感,他就跑出外面跟社会上的人交朋友混街头获得成就感。
孩子自己准备好了才能学到东西,不是我们准备好教孩子才会开始学。孩子如果犯错了,要知道这是是他成长的最佳机会,因为吃一堑长一智。孩子如果做对了这是定其行为模式的好机会。父母需要找机会锻炼孩子,让他自己去经历。
在企业里一个企业有企业自己的文化,比如亚马逊的文化是节俭,据说许多办公室的书架,茶几,都是拿送书的纸皮箱做的。企业的文化通俗点说就是,公司里的人会去做同样的事情,有同样的行为模式。比如日本的快递公司文化,只要穿上快递制服,你就必须透出一个“快”,跑步走路吃饭都会很快。同样一个家庭需要有家庭自己的文化,处理事情,争执的时候,孩子都会学到。
保持正直
正确的价值观对事业也非常重要,用道德来约束比法律约束更好,莫以恶小而为之,100%的坚持比99%的坚持更容易。你正直,你有正确的价值观,你才能做出对这个社会有用的事情,而不是只是为了钱,去做一些部分正确部分违心的事情。你正直你就不会用地沟油炒菜,你就不会在牛奶里加三聚氰胺,用皮鞋做胶囊。不会去做损害这个社会阻止社会进步,让你的个体生命失去存在意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