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没有了文化,那这个民族就空有血肉。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没有了文化,那这个民族就空有血肉。
最早的创造文字的主要方法,就是用画图的方法,就是叫表形的方法。因为最早都是表形,所以写出来的字当然是差不多的。太阳都是圆,只不过有些圆的写法不一样。月亮都是写一个不完备的月亮。是“人”呢,就不一样了,“人”写出来,各人写法就不完全一样了。
而事实上,几乎不约而同地,在距今四五千年左右,这些大江大河的孩子们,都萌发了记录与交流的愿望。于是,依靠环境和经验的赐予,他们分别用美丽的图画,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欲记录下来。而现今我们所看到的远古遗迹,正是当年人类生存环境的留存或者生命形态的凝聚。
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巴比伦楔形文字、古印度哈拉巴文字、古中国甲骨文……它们就像是人类建起的一座座真实的通天塔,它所储存的能量、标志的成就,培育了我们对祖先的敬仰,塑造了我们的精神内核,凝结成了每个民族的文化纽带。
然而,以追求永恒为使命的文字,却与远古人类一样弱不禁风。今天,四大文明孕育的古文字中,有三种都已被深埋在岁月的风尘中。而那悲壮的泯灭、沉重的掩埋,却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汉字不同寻常的生命特质。
苏美尔文明
五千年前,两河流域是一片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在各个种族不间断地征服与被征服的过程中,源源不断的砂砾,掩盖了两河流域肥沃的土壤,也掩埋了苏美尔人灿烂的文明。
公元前1世纪,苏美尔人在泥板上压刻的楔形文字,被在莎草纸上划写的字母文字所取代,从此,这种曾在两河流域广泛使用的文字以及它所代表的文化,竟黯然消逝在历史的尘埃中长达一千五百年之久。
楔形文字的发现
公元1472年,一个意大利人游览古波斯的首都时,在皇宫的遗址里看到了这些刻在墙上的符号,他把自己的满腹狐疑带回故乡,但没有人在意他的发现。
在第一次发现 (楔形文字 )的一百四十年之后, 又有一位名叫西耶雷卡的意大利人, 他有一个重大的发现, 也就是发现一种像星星一样的文字, 很可能是埃及文字, 并且把它带到了欧洲。
这些原始的符号究竟代表着什么 ?首先在欧洲复苏的现代理性, 开始为人类祖先的踪迹激情澎湃, 魂牵梦绕。
可是, 这些像楔子一样, 不规则排列的奇怪文字, 让欧洲学者焦虑了好几百年, 如果不是一块巨大的岩石, 这场庄重的猜谜竞赛, 不知道会持续到什么时候。
这块石头就是所谓的贝希斯顿铭文。 贝希斯顿铭文是勒刻在贝希斯顿村的悬崖峭壁上的一个铭文, 它是公元前 51 9 年, 由大流士平定了九个叛王之后命人勒刻的。 目的是为他歌功颂德, 记载他的丰功伟绩。 铭文是用三种语言刻成的, 一种是埃兰语, 一种是巴比伦语, 一种是古波斯语。
甲骨文的发现——历史的传承
就在巴比塔被发现的公元 1 899 年,清代末年的北京已是风雨飘摇 !
这一年的秋天, 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得了疟疾, 便到北京宣武门外的达仁堂去买中药, 在煎药的过程中, 突然, 其中的一味药材 “龙骨 ”吸引了他的目光。
其实, 不单单只有他一个。 不久, 山东一位名叫范维卿的古董商, 便从河南安阳搜求了一些 “龙骨 ”, 送到了王懿荣的家里, 请老乡 帮忙看看。范估 (范维卿 )呢, 他好像也意识到这里面有什么东西, 就把这个卖给了王懿荣, 王懿荣因为他有这方面的修养, 他就觉得这个好像是字, 而不是一般的卖捣碾药的原料, 所以他就很重视这个, 大量地出高价去收购。
一连几天, 王懿荣遍翻各种史料典籍, 终于从 《周礼 ·春官》 和《史记 ·龟策列传》 中弄明白了: 这一定是早在秦汉之前的上古文字。
这个极富传奇性的故事, 刊登在公元 1 931 年 7 月出版的《华北日报》副刊上, 但其真实性后来受到了一些学者的质疑, 今天, 学术界也认定这只是小报记者的杜撰。 真相究竟是什么, 还有待未来去逐步厘清。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就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前一年, 甲骨文告别了被当做中草药默默消亡的命运 !
六文钱一斤的 “龙骨 ”, 骤然间身价百倍。 王懿荣买下这批甲骨后, 找来自己的好友、 《老残游记》 的作者刘鹗共同研究, 很快, 他们便从这些甲骨上读出了中国上古社会许多被湮没已久的秘密。
遥不可及的是历史, 但中国因为有了朝夕相伴的汉字, 所以无论如何回溯, 往前, 再往前, 依然能够保持近在眼前般的鲜活。 这些象形、 会意、 形声、 假借的古老符号为中华文明保存了火种, 使历史得以记载, 学术得以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