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很好的朋友聊天,他准备在老家的三线城市买一套房。我知道他没有钱,所以一定是父母给的首付。我说每个月都要还贷款,你有准备好吗?朋友说和女朋友两个人一起还,应该不会有压力。聊这话的时候是我们工作的第一年。现在谈不上境况有多不好,至少如果还有的选,他的选择会不一样。这是后来聊天他说的。
我在农村长大,从小并不缺吃少穿。我自己回忆起来的童年都是下河洗澡,钻菜花地,田埂上和高出我一个个头的小朋友掐架,偷邻居家的桃子等等这样的事情。小学以前家里没有电视,所以我连葫芦娃,熊猫警长这样的动画片都没看过,漫画书我更是一本都没看过。以至于现在,如果我看见成年人看动画片,或者拿着本漫画书看我会觉得非常幼稚。当然,这是小时候的经历影响了我的价值观。初一开始,我成了真正的留守儿童。父母在外打工,然后每个月把生活费打给我的时候都会叮嘱我:钱要省着花,这段经历一直持续到上大学。
我为什么要讲这么一段经历呢?我们这一代人成长起来的背景其实都是相似的,尤其是农村的孩子。我们现在工作了,也能体会到父母说的挣钱不容易。对我自己而言,我更不想再为父母增加任何负担,绑架他们余生的劳动力。你知道我说的是什么了吧,对的,买房!尽管在我看来,房子永远都不是成家立业的刚需,只是时代环境强加在我们意识里的欲望。
图片来自于凤凰资讯网
前两天在凤凰网上看到一个新闻:郑州男子在河边割腕寻死。他被救起以后说:这么年过去了,房子还是买不起,给不了妻子和孩子一个安乐家。最大的女儿19岁了,还只能和大人住在一起。一家四口挤在不足20平的小房子里,现在买不起房,连租的房子都要拆了。他说压力太大,活不下去了。
昨天晚上知道表哥要在北京买房。这是他女朋友家要求的,大概意思就是不买房肯定就不能结婚,而且女方家里面已经拿了出五十多万。表哥和她女朋友承担一部分,表哥的父母也就是我三姨需要承担五十万左右。三姨没辙了,只能卖老家在三线城市的房子,这也是他们能想到的最后的办法。我对三姨说,如果这个问题摆在我的面前,就算爸妈有能力拿得出来这么多钱,我宁可不结婚我也不会让爸妈为我出一分。我一直说,想要就自己去争取得到,爸妈把我们抚养成人已经是最大的恩赐。我宁可用一生的时间去背负那买房的压力,也不愿让他们六十岁以后的时光还在为晚年发愁。三姨说这个道理你咋不给你哥讲呢?这哪里讲的清楚。每个人的想法和观念都不一样,就像对于正在读文章的你来说,你不一定就认同我的观点。
今天,拍摄到正在擦玻璃的蜘蛛人。
房子,就像漂亮的美女一样。在中国,永远都不缺人追。
前段时间,以前的同事生病了,我努力帮她筹款。在这里,我也想感谢帮助过芊芊和信任我的朋友。芊后来关闭了筹款通道,她说自己不想因为捐款这事道德绑架别人。我说那你就忍心让父母为了给你治病而砸锅卖铁,卖房借钱,下半辈子居无定所吗?芊说这是应该的,谁让他们这辈子就生了我这么个女儿呢。我能理解她的无奈。但是和父母的余生相比,所谓的道德绑架又算得了什么呢?就算是有的人被绑着捐了五块,五十块,五百块他也不会过不好生活了。这件事给我的启发就是:父母能为我们赴汤蹈火,我们能做到吗?我问三姨,我说哪天你们生病了,需要几十万治疗但表哥又没有钱那怎么办?她说那就只能等死了呗。这话说的我心痛。
我曾对阿珊(我老婆)说过这么一句话,我踩在家里的楼板上总觉得心里是不踏实的。不是因为我和爸妈不亲,而是我觉得父母为我们提供的好的环境没有多少是自己出力的,是自己贡献的。我踩的是他们的血汗,我也并不认为踩的是理所应当,是理直气壮。我一直告诉自己,当我有能力的时候就不要再让父母付出了。想要的却又得不到的时候那就忍着,等到有能力的那一天再自己去获得。这可能和我描述的自己的童年生活有很大的关系,并不富裕的成长环境会让孩子缺乏信心,至少和家境好的孩子相比是这样,但他们会更上进。我会尽可能的为我的孩子创造好的成长环境,就像我们的父母一样,但我也会让他知道,他享受的一切不是当理所当然,应当怀有感恩的心,更重要的一点是:我绝不会为自己的孩子买房,想要就自己去创造。当然,这至少会是二十五年以后的事情了,谁知道那时候还需不需要买房呢。
我一直想在老家修一套房子,不为自己,为父母过更好的晚年。其实七八万就能修好,只是我这个刚结婚的穷吊(连丝都没有)暂时没有罢了,但我会尽快做到。而筹款期间,有位卖保险的朋友给我打电话,希望能有一些合作。我突然意识到,和修房子相比似乎为父母买份商业保险是更应该做的事情。你是不是以为这是一篇卖保险的文案?我靠,你把我当成什么人了。我对三姨也是这样的说,父母真的生病了,多少人愿意借给我们几十万。现在别说什么到时候只能卖肾的话,多少儿女能做到爸妈付出的那样义不容辞。(同事芊的肾源来自于她母亲。)
前两天同事说要买房,我表达了自己同样的观点,我说你要考虑清楚。最后,有一句话我没说出口:不是我吃不着这串葡萄,而是这葡萄再甜吃着都是酸的。
未注明图片选自:FREEIMAGES
我的微信公众号:北漂的董先生,感谢你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