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借书时还一直犹豫是否要借,因为大概看了几段内容,也是关于三毛的事迹即书中所讲故事的解读罢了,
但在今天看完之后真的很感谢当时最终选择它的这份行动,是我对三毛的一生行踪更加具体和对三毛之前错误观念—漂亮的改正吧,也算是受益匪浅吧。
本书主于时间顺序先描绘讲述了三毛一生故事而且在曾引用作品的基础上,又增添了许多图片,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或满足了我对这一方面的欠缺。
虽然我的记忆并没有那么准确细腻,但她人生的重大事情或转折点都记得清清楚楚,但是经过此书的整理之后,对我之前胡乱借来一本便看的书和故事也有了先后概念。
先在西班牙,德国,纽约,回台,再去西班牙,撒哈拉沙漠,回台,去南美洲,去中国大陆,最终病逝或自杀于台湾。
记忆中是最先接触的南美洲
后来是台湾,
再次是在台演讲,
再接下来是撒哈拉沙漠,三本
最后便是这本总录啦。
此书是他人写她的一生,收集和查证了许多资料和记录,走访了生前好友和家人,并有私家图片使这本书让我对三毛有了个真实全面的认识,
当然我读到的并不是她的全部书,只是较为象征性大作而已,其他声名小噪的还未接触。
之前曾说过,认识一个人,最好的方式便是看他的书。
所以在书中我以我之眼,看见她那般风华正茂的年华,自然了解她那性格和真情,更不会对她讲述的故事怀以迟疑或者是批判反对,这也是这本书问世的原因之一。
一个人出名之前有很多狂热粉相比而言那些黑心粉再让作家伤心添堵,而且三毛不再是之前自由随意的三毛,而是成为了大家的三毛,在一定程度上社会公众对三毛的期望和逼迫迫使她抑郁再加上荷西去世打击太大,不得已选择了自杀,告别这纷乱世间。
她在撒哈拉时对邻居对不相识的陌生人都心存善良,更不用说友好相处的朋友啦,也正因为她至诚至善之性格使她的离世,她的朋友们都会或大或小的伤痛,失去了如此珍贵的朋友,更是让父母们痛心,女儿竟在他们之前先行一步。
三毛所留给世人的是无法用出版书本数量或剧本或歌曲来衡量的,她所代表的所生活的那个年代和那个地区,已成为三毛热的衍生品,循环往复在这辈代中传承着涌动着。
我能够在三毛辞世27周年后才认识了这位作家,却通过文字很清楚地将她笔下的生活呈现在眼前,仿佛她正如书中的作者一样,在某地还生存着,过着属于她的生活。
我能够通过书本和三毛有这样一个通道,已是十分感谢。三毛,是看不够的。
写于2019.1.11 输出于2019.4.26
之前曾十分想看到三毛的照片,虽然读过好几本书但皆无一张图片,所以便去浏览器上查阅,不知是那种照片太正派了还是出于何种原因,我有些胆怯是怕我被吸进去的那种可怕,所以当时或许在如此心境下做出判断:三毛难以算上一个漂亮之人。
但是在今天在此书上,我才发觉之前是何等的愚蠢,只通过一张大众都轻易得到的一张照片便加以评价,羞愧。
反观此书,以三毛出名到辞世都有象征性时代的照片,
只不过旁白的注解好像有意往迷离孤独迷惑波风上面拉扯,还是长裙披发凉鞋等一贯穿戴,只是更加自在舒适,
这样的女子是很难找到第二位的,不顾旁人想法只按自己想法来活,尤以撒哈拉沙漠和成都的照片喜欢。
在此书中也找到了与浏览器风格相似的图片,不知怎么对那张照片或那种照片始终喜欢不起来,更是很难在那上面停留很长时间,或许是后期她意志消沉,我在她身上也看不到那种阳光随性的感觉了吧。
写于2019.1.12 输出于2019.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