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鹘(hu)的崛起
曾经的草原霸主突厥汗国被唐太宗征服后,在武则天掌权期间又复国了。唐玄宗为了打击它扶植了一个突厥人的附属部落,回纥。
在大唐和回纥的联手打击下,突厥汗国在公元744年灭国了。突厥汗国被灭掉之后,回纥就成为了新的草原霸主,后来它又改名成为回鹘。
唐时期的回鹘
回鹘汗国成立后十年,就赶上了安史之乱。
公元755年,唐朝发生了安史之乱,唐玄宗派遣大将哥舒翰应战,在玄宗一通瞎指挥后哥舒翰被安禄山俘虏,这下玄宗慌了被迫逃离长安并黯然退位。大唐终于发现,光靠自己搞不定安禄山,于是,不得不向回鹘的牟羽可汗救助。
回鹘大军协同唐军作战收复东都洛阳后,除了抢了不少财富,还带走了三位摩尼教僧人,他们侧底改变了草原的格局,使摩尼教成为回鹘帝国的国教,而摩尼教的强势发展又吸引了大量中亚绿洲部落的粟特人加入。
勉强从安史之乱中活下来的大唐帝国希望恢复往日雄风,多次打击藩镇都以失败告终。回鹘每次都以收取保护费的方式不让藩镇推翻帝国政府,且乐于保持这种均衡。在这期中,粟特人成为了回鹘人的重要参谋,帮助回鹘更有效地从大唐榨取保护费。
因此,在安史之乱后,唐朝还能延续将近150年,回鹘人的干预是一个重要原因。
回鹘帝国的灭亡
粟特人,除了帮回鹘榨取保护费,还帮回鹘人发明了文字。今天,蒙文和满文所用的字母都还是这种源自粟特文的字母。
回鹘与粟特人的这种合作共生关系,让回鹘迅速地文明化。文明化之后的回鹘开始修筑城墙。于是,回鹘成为蒙古高原历代游牧帝国当中,唯一的一个筑城的帝国。对于游牧帝国来说,筑城定居绝对是大忌。因为这样一来,游牧帝国的机动性就会丧失掉,游牧者兵民一体、生产-生活-战争密切结合的组织特征也将发生分化,组织结构变得复杂。
在公元840年,从回鹘帝国西北方森林中跑出来又一个野蛮的突厥人部落黠戛斯人。黠戛斯人发起的攻击让回鹘帝国几乎没有还手之力,很快就亡国了。
喀(ka)喇(la)汗国
亡国的回鹘人分为几支四散逃亡,其中有一支逃到了中亚征服了当地游牧者,建立了喀喇汗国,主要位于今天的新疆西部和中亚的几个斯坦国,后来又以帕米尔高原为界,分裂为东喀喇汗国和西喀喇汗国。
喀喇汗国的北部是游牧区,南部是定居地区。按理是无法建立二元帝国的,但早年回鹘人在粟特人的帮助下,积累了足够多的知识,所以回鹘人快速建立了二元帝国。回鹘人有着强烈的中国意识,自称“桃花石汗”,“桃花石”一词来源于北魏的皇族“拓跋姓”,这就是喀喇汗国。
喀喇汗国建国前,天山-锡尔河以南定居区就是今天的南疆地区,多半是广义波斯族群的粟特人。而北边的游牧地区多半是突厥人,突厥人其实是蒙古人种。当回鹘人建立喀喇汗国后,他们中有相当部分的人开始进入天山-锡尔河以南,转为定居的生活方式。当地的波斯人和迁入的突厥人混血,逐渐改变了中亚的人口结构,让中亚开始了普遍的突厥化过程。
南疆白色人种明显,北疆黄色人种明显,差异就和突厥人与波斯人混血的不同比例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