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每一个孩子和家长都向往的地方。大学生也被世人称为天之骄子。每年高考,如果谁家考上一个大学生,全家都高兴,甚至所有亲朋好友都前来祝贺。
上了大学也意味着孩子将来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会有一个不错的将来,孩子也会给自己编织一个多彩的未来。
但是等到孩子真的去上了大学,发现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因为在高中阶段,每天都是早上带着星星去上学,晚上披着星星回到家。“高考”一词,始终是萦绕在耳边。特别是进入到高三阶段,大考、小考、模拟考轮番上场,每天做卷子讲卷子是常态。除了晚上睡觉,其他所有的时间都被安排得满满的,整个人就像陀螺一样,围绕着高考不停地旋转。
终于考上了大学,终于不用再每天为高考而拼搏。却忽然发现,再也没有人催促你写作业,也没有人问你今天为什么没来上学?宽松的时间让你无所适从,也不知道怎么去安排时间。刚从上大学的喜悦中走出来,却又走进了迷茫。
这是家长从小给孩子安排好所有事情造成的。没有让孩子养成自己管理时间的习惯。所以孩子一离开了父母和学校的安排,就变得无所适从了。
那么家长怎样培养孩子,自己管理时间呢?
一、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是没有什么时间观念的,吃、睡都是随着自己身体的需要来决定的。再大点的孩子在玩的时候也是随着兴趣的大小决定玩儿的时间长短。这个时候父母就要有意识的来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比如早上妈妈可以和孩子这样说,“宝贝儿,现在是七点半,妈妈要去上班了。”,到了中午吃饭点的时候,妈妈可以和孩子这样说,“现在12点了,是中午吃饭的时间。”。通过这样反复不同时间点的灌输,时间长了,孩子就会知道在不同的时间,要做不同的事。
二,培养孩子自己分段管理时间
等到孩子五岁左右的时候,父母就可以培养孩子,自己安排时间,做自己的事情。比如在周末,你告诉孩子,“今天上午做三件事,看书、讲故事、玩玩具,你自己的事情自己安排时间”,不管孩子安排的合适不合适,合理不合理,你都先看他做。父母暗中观察,假如孩子中途因为看书或玩儿忘了时间,父母可以提醒他,让他按先前定的时间做安排的事。
这需要父母长期的坚持和监督提醒,直到孩子养成什么时间做什么事,自己管理好时间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