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素是由蛋白质构成,而蛋白质是由21种氨基酸构成。生合体有4种碱基构成的DNA(基因),依碱基排列的不同而构成不同的氨基酸。DNA制造拥有氨基酸(蛋白质)外壳的酵素,必须使用5~20毫微米的显微镜才看的到,相当的小,形状大致呈球形。酵素的生产力因人而异,与DNA有密切的关系。
从出生的瞬间开始,每个人所拥有的酵素量就千差万别,而一生中能制造出来在量也各有不同。但是,每个人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酵素的产量。刚出生的婴儿,其体内的酵素量为老年人的数百倍之多。在诞生的瞬间,就拥有一定量的酵素,然后慢慢的减少,一旦消耗殆尽,就得迎接死亡的到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食欲会逐渐衰退,我们可以从酵素的营养学的观点简单的说胆这个现象。亦即是由于消化酶的产量减少,使得消化功能减退所致。例如摄取与年轻时等量的食物,几乎都会出现消化不良的现象,引起头痛或肩膀酸痛,产生慢性病,这是因为代谢酶减少所致。人类的寿命有如一根蜡烛,等到蜡烛燃烧殆尽,就得面临死亡。酵素就好像是一根蜡烛,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缺乏消化酶而无法分充分进行消化,原本不需要进行消化作业的代谢酶,被迫必须要支援消化作用,结果引起『代谢不良』。内脏等脏器的功能减退,加速老化的进行,引起恶性循环。残存下来的少量代谢酶又被消耗殆尽。平常努力过着正常的饮食生活,即可避免酵素的浪费。也可以从外补充酵素。要找寻方法来维持有限的酵素。
戒除饮食过量的恶习
饮食过量必然消耗大量的消化酵素,导致一个人一生中身体内所固定存在的潜在酵素不断减少,因此容易引发疾病。
太肥胖者不易长寿,就是因为他们体内各类酵素比瘦者更易耗尽。尤其是代谢酵素,因为工作量过多而急剧减少。
没有酵素就没有生命,犹如只有灯泡而没有电,电灯不会发光一般;也像有体无魂的稻草人,不算是生命。
改变早餐中的传统观念与习惯
现代人并不是很重视早餐,但大部分的人都认为早餐要好好吃。因为传统观念一直认为,早餐是一天当中最重要的一餐,根据这种说法,我们应该将重要的第一餐中得到的能量储存起来,供给我们整天活动的需求。但事实并非如此。
早餐的新规则:不饿时绝对不吃
假如我们的身体还没有告诉我们说饿了,就表示身体还不需要食物。事实上,以前的人一天只吃两餐,或早餐只吃一些简单的食物。那时候癌症及慢性病人数并不多,虽然不能说早餐导致了癌变,但对人类健康而言,不吃早餐或只吃一些人体需要的东西才是最理想的。
人类在凌晨4点到凌晨6点的睡眠时间内会流汗,有时候有些人甚至会大量流汗。早上睡醒时,人类进行的第一件事通常是排尿,接着是排便。即早上是依排汗、排尿、排便三大排泄顺序进行的。醒来前排汗,醒来后排尿、排便,这是很自然的行为。借由这三种排泄行为,将体内蓄积的不利物质,如毒素、废物等排出体外,以便净化身体。
早晨到上午的这段时间,是身体净化与完成排毒作用的关键阶段,身体可以趁这个时候根除毒素、排出废弃物质,所以必须上厕所排便。假如我们阻碍身体的排泄功能,身体就无法彻底地清除不断累积的废弃物质,最后会形成毒素。如果毒素量一直增加且难以消除,人体机能将迅速地衰退。
问题是,在这个排泄时段要吃些什么东西才符合身体规律呢?
英文的早餐“breakfast”,原本是宗教用语。fast的意思是”断食“,break即”打破”,早餐“breakfast”就是打破这个断食的意思。
早上是排泄及排毒的阶段,所有脏器都处于半睡眠状态,酵素活动也不活跃。晚上11点就寝,早上7点起床,在这段时间内,消化酵素也同样处于休息状态中。相反,代谢酵素处于活动状态。从能量医学的原理可以知道,我们的身体只有这么多的能量可以使用,因此必须小心地保留起来。一天当中,从我们开始进食的那一刻开始,身体便会关掉净化机制,能量也就被导入消化作用中。早餐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就必须让大量的消化酵素工作。一旦全身代谢活动无法顺畅地进行,就会给体内所有脏器造成负担,经常工作过度的脏器也容易出现疾病。所以,早上这段时间要绝对避免吃消化不良的食物。
假如摄取清淡的早餐,我们的肠胃就不用经历任何难以消化的过程。如此一来,早晨就会更清醒、更有活力。同时,身体每天进行排毒的时间也会延长几个小时。
最适合的早餐食物是水果
水果的特征是水分含量多(70%~90%是水分),而且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及维生素,含大量活性酵素。水果中还有大量抗氧化物质,以及少量脂质,还有含有氨基酸等。
虽然水果中含有大量果糖或葡萄糖等甜味物质,却是低热量食物。例如100千克哈密瓜只有43千卡热量,100千克甜柿只有56千卡热量;而100千克饼干则有492千卡热量,100千克薯片有516千卡热量。
水果中还含有对人体有益的果糖。消化果糖时,果糖中的果糖酶会发挥作用,所以不需要动用到体内的胰岛素,因此果糖的摄入与糖尿病无关。
戒除肉、鱼、蛋、牛奶摄取太多的恶习
高蛋白及高脂肪食物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同时还会大量消耗消化酵素或消化液,所以不宜多吃。
高蛋白及高脂肪食物完全不含纤维,这是优点也是缺点。如果非吃这些东西不可,最好不要天天吃。如果每天都要吃,那么在晚餐时少量摄取比较合适。在吃这些食物的同时,也要加倍摄取生鲜蔬果及优质的酵素营养食品。
多喝牛奶对健康不好的真正原因
牛奶是小牛的营养来源,牛奶里面的蛋白质跟养分都是专门为了使小牛成长而设计的。正因如此,人体的免疫系统对这些不适合人体的蛋白质产生过敏的现象,例如鼻塞、腹泻、出红疹等等。
牛奶里面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激素、抗生素、感染源及化学药剂等,喝多了容易增加妇科问题发生的概率,也会增加身体毒素的累积。
由于牛奶是产酸性的食物,所以身体为了中和其蛋白质所产生的酸性,会损耗身体里面的钙质,最后导致骨质疏松的问题。过多地摄取乳制品会让身体变成酸性,而酸性体质是形成所有疾病和问题的基础,更会造成身体排毒方面的问题。比较轻微的是过敏症状,严重的则会冠心病、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传染性疾病,还有可能促使肿瘤的形成。
东方人因为体质的原因,乳糖不耐症的比例比白种人高出很多,约有90%的人有这样的问题。基本上有乳糖不耐症的人一喝牛奶就会因过敏而腹泻,牛奶里面即使有再丰富的钙质也都付诸流水,又怎么会补充到身体里呢?
且不说此结论的来源是否可靠,单说缺钙的问题,常喝牛奶还缺钙说明牛奶不能补钙吗?那倒未必,不喝的话更缺钙!
究其原因,牛奶中缺乏能将钙运送到胃的矿物质,尤其是缺乏镁,所以才会产生这种现象。因此,光有钙而缺乏其他矿物质的牛奶,其中所含的钙非但无法强健骨骼,反而游走于血液中在各处为非作歹,结果成为肾结石、胆结石等结石,以及引起动脉硬化、腰痛、背痛、头痛、膝痛、坐骨神经痛等所有疼痛,还有高血压、小腿肚抽筋、心律不齐和癌症等病症的元凶。
这些病症都是因为钙与镁不平衡造成的,并不是钙本身不好,而是与其他矿物质之间的平衡除了问题。
至今没有证据支持动物的奶是最好的钙质来源。人体器官对动物奶类中的钙质吸收率最高为35%,而大量摄取新鲜蔬菜或从小火蒸熟的蔬菜中可以吸收到的植物性钙质则有其2倍多,达到70%。新鲜沙丁鱼、杏仁、新鲜香芹、绿橄榄、虾、核桃和榛果、蒲公英、无花果干、蛋黄等,都是最有机的钙质来源。适当地运动也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的问题。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在不食用过量乳制品的同时吸收到钙质。
虽然牛奶含有丰富的钙,但是与其他矿物质之间未能取得平衡,结果成为不良的饮料。对人类来说,它不是好东西,但是对刚出生的小牛来说,则是最佳的食品。不过,一岁半以上的成年牛就不太喝牛奶了,因为它们本能地知道牛奶成分与自己身体不合。
过量摄取牛奶中的生长因子会产生很多现象:从过重到肥胖症,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风险,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患病概率增高,容易出现过敏反应,耳鼻喉堵塞、消化性问题增多,还会增加神经系统、皮肤、小肠、结肠以及关节的自体免疫疾病的风险。我们还看到过量摄取乳制品可能会让骨质疏松症的病情更严重。
牛奶内还有雌激素和黄体酮,这是因为挤奶时正值母牛的怀孕期,是血液和牛奶中激素含量最高的时候。在加上避孕药或是治疗更年期症状的激素疗法,威胁着乳房健康;而牛奶中所含的生长因子,导致罹患前列腺癌的男性数量也增加了。在我们的癌症诊断中可以看到,夫妻双双罹患癌症的例子有不少,太太得了乳腺癌,先生则是在几年后得了前列腺癌。
事实上,牛奶中含有很多动物性脂肪、会对婴儿的肾脏或代谢造成负担。喝牛奶的婴儿比较容易成为肥胖儿童。
高蛋白食物是一切疾病的根源
肉、鱼、蛋、牛奶的最大特征就是高蛋白、高脂肪。人体内原本就没有能够分解这些高蛋白、高脂肪食物的消化酵素。这可能是因为人类长久以来就不吃这些食物的缘故吧!因此,就算少量摄取这些食物,也一定会发生消化不良的现象,出现血便、残便、臭便、腹泻、腹胀等症状,而且血液呈串联状,容易引起各种疾病。这是因为蛋白质无法顺利分解成氨基酸,残留物积存在体内所致。100多个氨基酸相连在一起形成多肽,蛋白质在这种状态下停止分解而被肠吸收,就会引发过敏症状。人类摄取高蛋白食物,体内消化酵素来不及将其分解,就会引起消化不良。
因此,高蛋白食物是一切疾病的根源。换言之,它也是消耗消化酵素最大的因素。想要摄取优质蛋白质,最好摄取已经分解成氨基酸的蛋白质。同时,也要摄取蛋白质分解酵素制剂。
摄取蛋白质的最佳方法是不要吃太多,摄取接近氨基酸或已经分解成氨基酸的蛋白质,以及含氨基酸的食物,比如水果、黑醋、发酵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