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家长和老师相遇是一场爱与信任的邂逅 ,深有同感。
不知是因为妇产科医生这个职业,了解新生命孕育和成长的神奇过程,还是与生俱来,还是大女儿顺风顺水的成长所致,我是一位非常喜欢孩子的女性,按大女儿的话说:妈妈经常母爱泛滥。所以大女儿高考结束,高龄生下二宝,一家人围着二宝团团转,包括大学读书的姐姐对小妹都是无限的喜欢和关爱。随着二宝的成长,十个月开始金宝贝早教,2岁半开始外教日托班,一些新潮教育理念在爸爸妈妈心中滋长起来,也在二宝成长过程中显性存在。
然而随着3岁半入学幼儿园,发现有些教育理念值得重新评判,险历焦虑妈。
第一天入园~长城幼儿园,因为有日托班的经历,和充分的沟通,妈妈和宝贝都信心满满,进入班级,在好多宝宝或撕心裂肺的嚎哭或嘤嘤低泣中,宝贝淡定的向老师问好,坐到指定座位上。
妈妈简单和老师交谈后,感觉班主任赵老师是一位责任感很强、又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通过赵老师简单介绍~助教胡老师是认真负责的和谐老搭档、生活李老师温柔有爱心,妈妈感觉到这个班级的和谐,美好,放心离开。就这样开始了我和小F班老师的邂逅。
记得赵老师第一次家长会上说,幼儿园就是一个好的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我们班为孩子们制定了三年幼儿园长期教学计划:从小班开始图书漂流,培养孩子们阅读习惯……不能三年从我们班上出来的孩子不适应集体生活,不适应小学学习。要培养良好习惯,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基础……当时除了感动同时也有些许担心,计划确实美好,但坚持实施谈何容易。
而且随着二宝与班上老师同学慢慢熟悉起来,班主任赵老师反馈回来的信息,一点点让我这位曾经在别人嘴里、眼中都是教育孩子成功典范的妈妈,开始质疑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经验。钻桌子、光脚丫、趴地板、赖床、手抓饭、不听指令…….甚至好多小朋友效仿和她一起捣蛋。老师最常说的一句话:我从来没见过这么淘气的女孩子。妈妈和赵老师不停的探讨着:过度溺爱?原来早教的习惯?多动症?妈妈焦虑不已,甚至辗转难眠。
爸爸预约了儿童医院最好的主任就诊,最终结论——孩子没有问题,家人过度关注,父母要改变教育理念。妈妈买了几本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正面管教》……爸爸妈妈强硬急躁的管教……收效不大,甚至更加叛逆……
然而随着班级的长期教学计划的实施,孩子背诵就餐礼仪儿歌,并对照行为找差距,轮流迎宾小礼仪
利用午睡前时间听配乐古诗、开始韵律及国学启蒙;晨练集体拍球增强体质训练专注力。课前轮流自我介绍、背诵古诗,培养孩子自信,每个孩子都善于勇于表达……。随着长期教学计划的实施,面对孩子们的不同状态宽严相济、循序引导、奖惩分明,渐渐的孩子们开始悄悄的从量变到质变。爸爸妈妈合力配合老师,实施各项计划,就这样一年下来,我家宝贝从图书漂流活动中阅读了50余本绘本,开始自己独立进餐,独立入厕,收拾玩具,偶尔帮妈妈洗碗,端正坐姿,一次性连续拍球200多个……也一样从顽皮小娃,全园尽知的小捣蛋,蜕变成了快乐的懂礼小达人。
用老祖宗的话说:三岁看老,有些许的言重,但也说明了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而且越早培养越好,因为自觉性的建立,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可以说,从孩子第一次收拾整理玩具,第一次独立吃饭……就开始了。那么幼儿园阶段就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
有人说,家长、老师、孩子三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如果把孩子比作一棵树,那么家长就是养分,帮助小树扩张根系、向上生长,老师就是园丁,帮助小树修枝剪叶,实现社会化和自我同一性。老师、家长和孩子,应该是世界上最和谐的合作关系。教育最需要的,是爱的引导。家长与老师的相逢,本就是一场爱与信任的邂逅。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爱是一样的,正因为互相信任,才能互相成就。
美国心理学大师威廉·詹姆斯曾说:“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获一个命运。”愿宝贝在长城幼儿园养成的好习惯伴随她一生也受益终生。感谢长城幼儿园,感谢从小F班开始陪伴孩子成长的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