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卡兰诺
建文帝,明朝第二代皇帝,在位四年。最后让自己那个踩了狗屎运的亲叔叔朱棣拉下皇位宝座,他亲叔叔踩了什么狗屎运,我会在另外一篇讲解朱棣时分解。
这建文帝朱允炇可是位不作死不会死的皇帝。
历代开国皇帝都会将自己如何披荆斩棘打下江山?前朝统治者如何失败的?自己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不厌其烦的一遍遍讲给儿孙们听,希望他们能固守祖宗江山。
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建国后极为重视皇子、皇孙们的教育,让他们研读前朝历史、到基层锻炼,几乎把自己挨饿受冻不得已当和尚的悲惨经历讲个儿孙们,真是用心良苦。
不知道皇长孙的朱允炆听到爷爷这样碎碎念,是否会像我们听到父母唠叨时那样,暗自说:“真烦人,没完没了”。
按照“立嫡立长”的传统这个皇位是他父亲朱标的。只是朱标因病英年早逝,加上朱标的大儿子也就是朱允炆的哥哥朱雄英也早就去世了,所以朱元璋就将自己宠爱的这个皇孙立位皇储。公元1398年,朱元璋驾崩,21岁的朱允炆顺理成章的登上皇位。
朱允炆最大的错误是根本没理解和信任他爷爷的能力,朱元璋已经为他能当稳皇帝做足了工作,可以说朱允炆只要什么不动,他的皇位就稳如泰山。
无奈熊孩子自以为高明,偏要把朱元璋苦心布的局全盘推翻,背道而驰自己胡搞瞎搞,如果不输才叫没天理。
具体方面是削藩,他怕那些藩王造反,就先下手为强。祖父刚死,就变更祖制,强行削藩,而且拣软柿子捏,先废四个弱势的叔王为民,又逼死湘王全家。
这次削藩只有到了最强的燕王处,朱允炆犯了错,心慈手软了,才留下了祸根。
这燕王也是相当狡猾,他知道他侄子不会放过他,用了老戏套,装疯。
朱允炆真相信了,归根结底,朱允炆对这位四叔还是有些想法的。
一、是不想杀。朱允炆其实根本不想杀了朱棣,朱允炆从小生长在皇宫中,接受严格的儒家教育,没有经历过战场厮杀,性格温和宽厚,懦弱仁慈。他最看重儒家的仁义道德,这导致他不会做出诛杀叔叔朱棣这样手足相残的事情。
而朱允炆削藩原本也是为了缓和朱元璋滥杀功臣而导致的民怨沸腾。
二、是不敢杀。虽然朱允炆削藩的矛头就是针对燕王朱棣这个实力最为雄厚的藩王,但是由于朱允炆上台不久,根基不稳,又缺乏经验,操之过急。
显然朱棣的实力远远超过朱允炆,朱允炆也没有朱棣那样的胆识谋略,所以朱允炆也不敢杀朱棣,这样的局面导致朱棣的势力越来越大,以致发动靖难之役。
三、是不能杀。虽然朱允炆削藩的意图显而易见,但是他却不能杀朱棣,因为朱棣当时驻守北平,而北元势力对明朝北部边境威胁很大,因此朱棣担负着抵御外族侵略,保卫京师的重任。一旦下令杀死朱棣,必定给北元以可乘之机,而朱棣的实力又最为雄厚,所以朱允炆不能轻易杀死朱棣。
朱允炆另一个大错是激烈变更祖制,急切抬高文臣地位,贬抑武将勋臣,以至多数地方武臣对这场皇族内斗持冷眼观望态度。
他的好爷爷朱元璋把开国功臣一个个的帮他清洗掉了,以为能保他安稳做皇帝,不料他叔叔一叛兵,让他没良将可派,好端端把江山拱手让给他的亲叔叔。
朱元璋为了让他的大明江山永固,也是煞费苦心,他与此同时还削藩王的俸禄(砍的只剩五分之一)和职权都受到大幅度削减,朱元璋这里自己做恶人,事先把削藩的事都做了,就是为了朱允炆与藩王相处更有余裕。
没想到朱允炆两面派功夫一流而政治眼光不入流,偏要对藩王赶尽杀绝,又遇到朱棣自带主角光环,最后把一副好牌打的稀烂,自己玩死了自己。
如果朱允炆能够审时度势,积攒实力,不操之过急,不会给人起兵借口,这龙椅丢的也就不那么快。即使是这场叔侄之战不可避免,想必也不会输的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