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不知书中意,再读已是书中人。
年轻的时候去读书,我们除了读懂文字外,却对当中的思想一概不知。 这个时候,书对于我们来说,不过是消遣物罢了。
上了年纪之后,再去读这些书,我们就会发现,原来书中的一切早已发生在我们的身上。而我们,也都成为了“书中人”。
我们看到的,是有字之书。而我们所亲身接触的,是“无字之书”。无字之书,便是我们的人生,它就是一本大书,足以涵盖世间的一切。
早年读余华的《活着》,认为当中的主人公特别悲惨,这样的人生又有何意义?可经历后才懂得,每个人都在经历着“不易”的人生。
早年读林清玄的《人生最美是清欢》,认为林清玄所崇尚的“安静人生”特别无聊。可经历后才懂得,安静是一个人最后的归宿。
早年读《三国演义》,认为打打杀杀、勾心斗角的日子过分悲催。可经历后才懂得,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本简化版的《三国》。
有些书,有些话,会在人上了年纪之后,让人感悟颇深。这4句话,如果你读明白了,证明你已然老去了。
01
余华曾写道:“生的终止不过一场死亡,死的意义不过在于重生或永眠。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时间。”
人生一世,到头来不过是死亡罢了。可死亡,真的有那么可怕吗?其实,没有那么可怕。
年轻人怕死,因为他们还未实现该有的理想。而有所经历的人不怕死,是因为他们明白,活着,要比死亡更可怕。
在这个世上,只要人活着,那他就会经受无数的苦难和折磨,这是长期的。而死去,不过是一瞬间的事儿而已。
为何死亡的本质,是走出时间呢?很简单,我们唯有不惧怕死亡,才能超脱于凡尘俗世,用平常心去看待生死,超越当下的时空。
《虎啸龙吟》中,司马懿到死才明白,依依东望,望的并非功名利禄,而是时间。
你的灵魂能超越时间,你的思想境界能超越时间,可你的肉体却只能活在当下。因此,走出当下的“桎梏”,人们才能看到更为宏大的世界。
人生,倘若只限于生死,那便太小了。唯有与时间结合,方能活得有价值。
02
余华曾有言:“活着是自己去感受活着的幸福和辛苦,无聊和平庸;幸存,不过是旁人的评价罢了。”
大多人都会思考一个问题,人生到底有何意义?这百年的人生时光,到底有何价值?
这个问题,其实是人类哲学的终极问题。因为没有人可以给出有标准的答案,所以每个人都会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
对此,余华曾有自己的观点,那便是为了活着的本身而活着。
活在这个世上,便是让我们在红尘俗世间找寻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承受住属于自己的困难,然后体会“人间百味”。
如果说世道是一口大锅,那每个人的人生就是当中的配菜。正因为配菜不一样,所以才会出现“大杂烩”的情况。而大杂烩,往往也让人回味无穷。
当人上了年纪之后,便会回望自己的人生。那个时候,我们就会感慨颇深,无论自己得到了什么,拥有了多少钱财,可实际上,唯有“各种滋味”萦绕在心间,这才是真正的人生财富,才能算我们真正活过。
03
林清玄曾有言:“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用惭愧心看自己,用感恩心看世界。”
对于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并非是他的成就,而是他的内心。他的内心怎样,他的人生就会如何。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认为一个人的才华和姿态最重要。等我们人到中年或者老年之时,我们才会彻底明白,人之心态,比任何的事物都重要。
钱没了,还可以再赚回来。可如果心态出现了问题,那一切也就没有回头路了。
做人,应该要有怎样的心态呢?首先,感恩的心态。其次,谦卑的心态。
对于生活,我们要感激。对于父母,我们要感激。对于天地万物,我们要感激。感激不为了什么,只为了一种心灵的救赎。
另外,做人要谦卑,要懂得顺其自然做人,而不该逆道而行。否则,吃苦的终究是我们自己。
04
每读《三国演义》都会感慨,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曹操真英雄也,可因时运不济,兵败于赤壁;刘备真英雄也,可还是不能违背汉朝式微的历史规律;司马家族,真小人也,却夺取了天下。
为何?因为“时运”终究决定着一切。
历史的规律告诉我们,任何的成就和发展,都需要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加持。这三者,无论缺少了哪一样,都会让一件事无法完成。
在人生的过程中,我们总认为自己是超人,能够改变一切。可只有历经苦难才顿悟,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你是英雄,可缺少了时运,那你终究活得卑微。你是普通人,可你拥有了时运,那你就能扶摇直上。
人生,时机,命运,仅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