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之“十岁期”
那么文学作品中又是如何再现这个危机四伏、动荡不安的年龄段呢?
为了能更好的理解河合隼雄的随笔《小学四年级学生》,特以今江祥智的《棒棒》(Bon Bon)及凯瑟琳·史拓(CatherineStorr)的《玛丽安之梦》(Marianne Dreams)为例进行讲解。
《棒棒》的故事背景是第2次世界大战中的日本,书中以具体事件来象征当时小学四年级学生面临的种种巨变。
无论是父亲去世还是之后的战乱,这些客观事件正好与孩子们动荡不安的心境相吻合。《1Q84》中描写柳公馆老夫人的战争经历时,也采用了相似手法。
不同于《1Q84》中与父亲决裂的天吾,故事中的棒棒因为父亲去世,而将与哥哥洋次郎分别。
对于棒棒而言,哥哥就像自己的指南针一样,而这次分别也象征着他将在精神上脱离哥哥,以确立真正的自我意识。
另外,《棒棒》中出现的女孩儿也非常值得重视。故事开头,棒棒参观天文馆时,捡到了一个小草帽。另外,棒棒的同学白石渚也是一个重要人物。
然而,这两个女孩却一起消失了,可是棒棒并没有积极的去寻找她们。
这与《1Q84》中青豆与天吾相遇又分别的情节出奇地相似。
河合隼雄的自传体小说《爱哭鬼小隼》着意强调了十岁期的意义。
这本由心理学家写就的小说可能存在着一些文学方面的问题,但该作品对研究十岁期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同时也利于我们剖析作者对十岁期的认识过程。
作者除了在书中列举了上述两部儿童文学作品外,还列举了其他作品。
另外,书中除了对兄弟的名字进行改动以及对事实事件做了一些文学加工外,所有内容均是作者的真实经历。
该作品曾在《家庭画报》上连载,但遗憾的是由于作者突然病倒,故事不得不终止于主人公的小学四年级经历。
幸运的是故事内容恰巧包括了这一重要的十岁期,所以整部作品不会给人以半途而废之感。
书中第九篇至最后第十二篇“恐怖夜色”这4个章节写的都是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试题,其内容占比达三分之一,这也进一步凸显出十岁期的重要性。
在最后四个章节中,对小隼孤独感的描写,尤其让人印象深刻。
此前的小隼不仅具备手足呵护,还是学校的优等生,但事情却渐渐发生了变化。
他变得不再讨班主任喜欢,就连品性成绩也降到了“乙等”。
有一次班级组织大家募捐,已向国家捐赠战斗机,只有他一人忘了带一钱硬币(约等于1%日元)的捐款,于是很多同学都说他没资格当副班长。
文中对此时小隼的心理状态的描写颇具深意,原文写道,“看到大家冷漠的目光,小隼的感觉十分复杂,简直难以言表。如果非要说明的话,就像是陷入一种极度的孤独中。此前,小隼无论做什么,总是和大家在一起。而此刻,他觉得广田老师和全班同学都将自己排除在外,‘全世界就剩我一个人了,只有我一个人了。’”
当个体意识到自己将与包含自我的共同体分别时,即标志着现代意识的确立。
另外,第九篇中小隼的好朋友青山将转学到东京,此时的分离进一步加重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不安是现代意识的衍生物。自19世纪至20世纪,以索伦·奥贝·齐克果及马丁·海德格尔(德国哲学家)为代表的哲学家都将“不安”作为哲学的根本问题进行研究,这也进一步说明不安与现代意识的形成是息息相关的。
深感孤独的小隼经常陷入不安之中,小学三年级时他还为离开父母与哥哥同睡而兴奋,可进入四年级后,他却时常在半夜惊醒,还会突然感到不安、惊恐。
于是每当他在半夜感到害怕时,就会下意识的走下楼,并悄悄躺到父亲身边。为此他还在晚饭时被哥哥们取笑了一番,而父亲教训了哥哥们,“每个人小时候的经历都是不同的!”正因为有了父母的包容与接纳,此后的小隼便很少在夜里惊醒了。
另外,书中的另一情节也颇引人深思。小隼的母亲在非教学参观日来学校看小隼上课,正巧撞见了他出糗的样子。于是小隼认为母亲是故意让自己难堪,他大发脾气,放学回家后还大声反驳母亲。此时,母亲一怒之下给了小孙一记耳光。
“‘哇——!’的一声,小隼哭了出来,不由得把脸埋在了母亲的膝上。母亲的双膝是如此温暖,让人如此怀念……小隼一边想着,一边抬起头,他的目光正好与母亲的目光相遇了。”
然后母亲又耐心的开导他,即便失败也不能闹情绪,于是小隼的情绪渐渐好转了。
对他而言,小学四年级的日子仿佛严冬般寒冷,但同时也能隐约感觉到春天的气息。此时,整个故事悄然落幕。
虽然我们未能在作品中看到春天来到的情景,却已清楚看到十岁的小隼与父母分离及重建联系的过程。
夜里害怕时他会睡到父亲身边,跟母亲犟嘴挨打时会趴在母亲的双膝上,而不是选择离家出走。
小隼与父母的分离并非青豆及天吾那种单方面的诀别,而是为了重建与父母的联系。
当然,这种重建并非个体独立意识的退化,而是通过重建联系来实现个体的真正独立。
独立是一种极具辩证性的个体行为,成功独立及确立自我意识是同时包含分离与重建这两种行为的辩证过程。
最后我还想谈一下十岁的小隼结识女孩的经历。
小隼在学艺会的练习课上,偶然结识了一个名叫川崎野梅子的漂亮女孩。此后小隼每当想起野美子,都会激动不已。可是野美子却因父亲调动工作,而突然消失了。《1Q84》中青豆与天吾相逢、分离的情节与此十分相似,都表现出了那个年纪的孩子特有的一种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