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主人公霍尔顿具有强敏感力与强洞察力,使他可以一眼就看出来事情的本质,一眼便能认出伪君子,因此他憎恶着社会中的虚伪,伪君子们的谈话令他耻笑与腻烦.表面上玩世不恭的他其实认清了人们的本质,他渴望逃离,在文章中有两处描写了他渴望逃避现实的心境,一处是深夜醉酒在公园躺着的时候联想到自己的死亡与坟墓,一处是霍尔顿打算离家出走独自生活。但是妹妹又令他改变离家出走的想法,而他幻想成为麦田守望者的想法也更不会实现.最终,霍尔顿精神崩溃,住进了疗养院。
在刚开始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并不太喜欢霍尔顿,他一方面痛恨伪君子但是自己的品行也并不端正,他一边批判着社会的虚伪,一边又常旷课、挂科、抽烟、与妓女往来,但是越读到后面我对这个人物也就产生了更多的理解。妹妹菲比揭穿了他不喜欢所有东西的时候,他说他希望自己是麦田里的守望者,保护儿童不会掉到悬崖,霍尔顿还给修女捐款,他喜欢自己的弟弟艾里与妹妹菲比,尽管弟弟艾里已经去世了,但是他依然念念不忘,虽然霍尔顿对自己被开除的事并不在意,但是他却担心会伤害到母亲敏感的神经。小说通过对霍尔顿的心理描写展现了其矛盾的的心态与无力。德国学者汉斯·彭纳特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着力剖析了霍尔顿的孤独。他认为霍尔顿心中有两个世界:——个是由阿克莱、斯特拉德莱塔以及妓女孙妮等人所代表的丑陋世界。另一个则是由弟弟艾里、妹妹菲比以及修女等人所代表的纯洁、美好世界。正是因为这两个世界的存在使孤独又无力的霍尔顿最终认清现实,走向堕落。
这样的霍尔顿在书本出版后成为了了广大青少年的英雄。小说通过主人公内心感受用讽刺与粗俗的语言揭露了当时社会人们的心理状态,在利益的驱动下人们变得虚伪,充满着“假模假式”,当成人们对青少年说”你一定得认识到自己想往哪个方向发展,然后一定要对准那个方向出发,要马上。你再也浪费不起多一秒的时间了,你浪费不起”。涉世不深的青少年们面对着这样的社会感到失望与无助,变得叛逆,霍尔顿便是这样典型的代表。
我觉得这本书最出色的地方在于对人物的刻画。随着故事的开展,我们逐渐能理解霍尔顿的矛盾、孤独与无力,他愤世嫉俗,憎恶人们的虚伪与虚荣,他无力改变,只能面对,他向往着纯朴美好的田园生活却又破灭,书里精确地捕捉并表现了青春期所特有的复杂、矛盾、焦虑、彷徨、个性危机等心理特征。
塞格尔在书里写道“我们确实活得艰难,一要承受种种外部的压力,更要面对自己内心的困惑。在苦苦挣扎中,如果有人向你投以理解的目光,你会感到一种生命的暖意,或许仅有短暂的一瞥,就足以使我感奋不已。”最后,希望你在每一刻对世界感到彷徨与憎恶的日子里,能想起麦田里的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