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书其实都带给我很多的思考,特别是我成为樊登读书的会员之后,听到的很多书,都让我受益匪浅,比如说《心态》,《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人生只有一件事》等等。但是有一本书,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并运用于我的教育工作与日常生活中,这本书就是《非暴力沟通》。
这本书的核心在于教会人们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举个简单的例子,一对夫妻,丈夫有点瘦,妻子有点胖,一到晚餐时间,妻子就会说,今晚不吃饭了吧。丈夫忍不住跟朋友抱怨,说妻子不好好做饭。朋友反问他,有没有跟妻子说过这个问题。这个丈夫说道:“我说了,我跟她说要她好好做饭。”但是在妻子理解中,做方便面就是好好做饭了。丈夫应该这样提出要求:“我希望你晚上能够做晚饭,最好有两荤一素一汤。”这样才算是有效沟通,因为双方都能正确理解彼此的意愿。有效沟通真的非常有必要,不仅解开潜在的矛盾,更重要的是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这本书对于我的意义,是能够在工作和生活中帮助我,让我从苦闷中得到解脱。这本书让我知道,语言暴力、行为冷暴力或者其他方面不理解对方的行为,都是一种暴力。通过学习这本书,我不仅尝试去跟他人平和沟通,跟亲人沟通,也尽力与自我沟通,与自己和解。
一、与他人沟通
与他人的沟通,主要是与学生和朋友的沟通。我班里这学期发生过这样的情况:情景一:小婷上学经常迟到;情景二:小涵上课做其他科目的作业;情景三:小泽在课堂上看课外书。情景四:小双卫生打扫不干净,地上总是有纸条。这些情况以前也有发生过,我当时的处理方式是简单粗暴的——都是单独叫他们出来,批评一顿,让他们去反省,然后改正。其实只是有效那么一小会,因为学生会迫于我的权威,暂时的压住他们的叛逆心理。我现在回想起来,我做得最正确的,就是照顾他们的自尊,或者保住他们的尊严和面子,因为我从不当着全班人的面去批评某个学生,我能做到的是换位思考。但是自从我看完《非暴力沟通》之后,我的处理方法得到了改善。因为之前我只是做出了我自己的评判,认定学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却没有让学生表达他们的情绪,没有让学生说出他们的想法,这其实只是单方面的告知,并没有做到有效沟通。那么现在我是怎么处理的呢?第一,陈述事实,只说我看到了什么。例如我会对小婷说:“一个星期五天早读,你作为走读生,你迟到了四次早读。”这就是事实。小婷对我解释了原因——因为想逃避课间体育训练,不想来学校。我听完,说出我的要求:“当你迟到的时候,我觉得很生气,因为你在无视学校的规章制度。至于体育训练,你可以尽你所能,而不是逃避,因为逃避只是在浪费你的时间。”现在小婷情况好转很多,不至于迟到那么多次。其他学生我也是这么处理:说出事实——讲出我的感受——提出我的具体可操作的要求。这些情景都是发生在刚开学的一个星期里,通过这样的方式去沟通,学生都明确知道自己行为是不对的,并且知道如何去改正,这就达到了教育的效果。
与朋友沟通,也避免了很多的误会。之前朋友误会我话语的意思,我就会很着急,一着急就显得我很不耐烦,朋友就更加生气。但是我们双方并不想发展成这样的局面。后来,我就按照书上的方法,先重复对方的话,再冷静下来说出对方的需求,之后再说出自己的感受,不再评判对方的行为。这样重复几次之后,我很少再与朋友起冲突。因为我能够尊重对方的需求,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感受,而不再是不断地评判对方的行为。在与朋友交往中,我认为理解与尊重是最重要的,也是友谊长久的原则之一。但是如何去做到尊重与理解,这就需要有效沟通。
二、与亲人沟通
与亲人之间的沟通,我有时候觉得自己没有把握好分寸,有些理所应当,总觉得亲人会包容和理解我。但是,当我读完这本书之后,反过来思考自己的行为,觉得自己有些悔不当初。例如,我离家在外工作,我妈妈总是担心我的吃饭问题,担心我营养跟不上。我有好几次都是敷衍回答她,甚至有些不耐烦。现在想来,其实妈妈除了跟我唠叨一下生活上的小事,也不知道跟我说些什么了。工作上的事情,她也不了解。而我,由于当班主任,每天早出晚归,也没有来得及跟她细说工作上的烦恼。其实长久以往,是我疏忽了妈妈的感受。好在妈妈本身就是豁达的人,很少跟我计较。在我有空跟她聊天的时候,也很少提及我的不耐烦。但是为人子女,这样的行为是很不可取的。后来我有空闲的时候,就会多跟父母聊聊天,倾听他们的需求。这样一来,感情倒是更加深厚了。这本书教会我的一条原则:温和而有边界的沟通,会让双方都处于舒服的交流状态。即使是亲人,如果没有注意话语的交流方式,带来的伤害也是无法估量的。
三、与自我沟通
自我的沟通,不是自言自语,而是静心内省。我刚带学生上初三的时候,其实很不适应。我不习惯这样的工作时间,我也不适应这样的教学工作,我更加不喜欢这样的工作模式。但是我内心清楚,这是一个学校的决定措施。我除了服从,别无他法,并且我需要尽快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来积极投入工作。我每天大概花10分钟的时间,在安静的一处,与内在的自己对话。不强求自己马上改变,而是不断寻求一种平衡点。刚开始的开学两个星期,我每天都觉得有点反胃,觉得度日如年。工作还是照常完成,却没有了以前的热爱与热情,这并非我所求。于是不断跟自己对话,寻找自己所想要的需求,看看我怎么去满足这样的需求。追根到底,我是觉得这样的日子太累了,完全没有了个人的时间,连喘息的时间都没有,每天紧锣密鼓地工作,白天上课,晚上也要上课,不是上课,也总是开会。我从内心就比较抗拒这样的事情。我希望有一点时间,让我反思教学,让我愉快地生活。既然需求已经知晓,我所需要做到的,就是满足自我的需求,来达到内心的平衡。于是我开始有意识地调整我自己的状态。第一,提高工作效率,尽量在工作时间就备好课,提前完成计划里的事情。第二,积极运动,甩掉负面能量,振奋自己的精神状态。第三,约朋友去吃饭,在聊天的过程中,减轻自己的压抑感。第四,重新坚持阅读。我永远记得杨绛先生所说“有时候是读书太少,而想得太多。”阅读让我感觉到文字的力量,尤其是林清玄先生所写的散文集,让我沉醉其中,怡然自得。通过这样的方式,我慢慢恢复以前乐观积极的我,并且重新开心地生活。我喜欢充满阳光的我,因为这是我原本的样子。我从中悟出的道理,便是满足心中的需求,人都能平和而欣喜地生活。
一本好书,对于自己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我记得前人说过的一句话,读书之用,“无用之用为大用。”所读过的书,虽然当下并不能看到它的作用,但是在将来某些时刻,一定有它的用处。我深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