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夏天,蝉鸣如织,南昌的天气和往年一样酷热难当,太阳每天都炙烤着这座城市。
在最炎热的两个月里,我选择留在了这儿。
七月,火辣的阳光为过去一年的研究生生活画上了一个平淡的分号,行文至此,搁笔两月。考虑到分号后面还应该有不至于拙劣的下文,我打算把这一小段时间交出来,跟自己谈谈。
过去一年,我努力地去平衡工作和学习,既不想掩饰在工作上的野心,又想在学业上做出成绩,后来我发现高估了自己驾驭时间的能力,有时像风箱里的老鼠一样,被两头挤压,狼狈不堪。我牺牲几乎全部的业余时间,甚至连导师也没见上几面,换得一年的委曲求全。那时我一直被推着走,晚上常常十一点以后回寝,做着不止一份工作,时间冲突得厉害,除了期末论文,我没有太多精力放在学业上,心里一直惴惴不安。导师三番五次打电话催我交论文提纲,我只能闪烁其词。就这样第一个学年踉踉跄跄终于过去,我感觉如释重负。
那段日子我过得无比煎熬,并不是因为忙碌奔波身心疲惫,而是因为无法支配自己,节奏被打乱,在繁琐的事务中疲于应付。人们常说“走得太快,灵魂会跟不上”。那时我深有体会。每天早出晚归,不停地在完成任务,没有时间思考,没有机会独处,也没看过几本书。以前我常常感时伤怀,也偶尔幽愁发愤,但是那时每天在城市里面穿梭,与无数人和景擦肩而过,几乎都是面无表情。
一年多下来,我深切地感受到这种生活给我带去的变化,我看到自己仓促、怠倦、麻木的样子,告诫自己要停下来,要作出改变,不能听之任之,变成陌生的样子。于是我打定主意,暑假两个月留给自己,给自己一点留白,调整状况,把杂乱的精神触须矫正回来。
暑假期间,大多数同学都外出实习,留校的人并不多。我不想再去实习了。过去几年间,每个暑假我都漂泊在外,去实习过的媒体不下四家,摄影摄像、跑新闻、主题策划、校对、排版,都参与了一遍。这个假期,我打算给自己一点犒赏。
留校的两个月,白天外出上班,晚上回来不会太晚,剩余的时间看看书,琢磨论文和课题,把想不通透的问题写在纸上,每周坚持写一篇文章,偶尔还可以跟朋友去看一场电影,聊点感兴趣的话题。慢慢地,我又找回来了遗失的生活状态。后来证明,这两个月里还有更多的惊喜。
那天傍晚时分,我举着手机一路奔跑,躲开树木和车辆,气喘吁吁,就是为了拍一张夕阳的照片。落日熔金,暮云合璧,简直叹为观止。我惊叹于眼前的景色,同时也对自己会心一笑。难得我还有这般闲情雅致,还好我没有完全麻木不仁。
我是清楚的,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棱角分明,有着不同的天赋和缺陷。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人都会被打磨并修葺成一个共同的模样,以此减小个体生存风险,便于应对生活的种种挑战。这其中遗失的或者增加的都称之为代价。过去我曾大言不惭,声称要警醒这种变化。现在看来,在半推半就中,我与过去设想的自己早已相去甚远。
忙碌和压力会成为一切妥协的借口。记得一年前的今天,我曾为自己制定了一个鸿猷大计,把每一天的内容精确到以小时计算,书单列了三页纸,预期目标不下十个。那时雄心勃勃,和刚进入大学时一样。现在一年期限忽焉已至,结果却和开始一样苍白。我慢慢把手机里完成目标项的时间期限逐条往后挪,还宽慰自己说太忙了,兼顾学习与工作,分身乏术。其实我清楚,一开始放弃的选项就已经备好,只不过需要一个借口来搪塞自己,并说服自己去适应。
有些曾经拥有过美好的东西是应该去坚持的,不管是兴趣爱好,比如读书、写作、唱歌、摄影,或者是生活习惯,像运动、旅行、早起,健康饮食等,这是抗拒被同化的象征。如果我们只是个小人物,况且连这些都遗失了,那就彻底沦为平凡,甚至都没有被人提起的由头。我想,二十几岁的年纪,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标签,这证明主宰权还在自己的手中。否则,就该反思,自己是否正在衰老。
以前我一直在坚持写文章,高中时曾颇有人气,大学期间也曾是校报的主笔,但是那时眼界太狭窄,毫无生活积淀,文字华丽肤浅,无病呻吟。如今再翻开看看,简直惨不忍睹,不值一读。过去的日子忙忙碌碌,鸡零狗碎,许久没有认真写过点什么了。现在,我说服自己重新拾起笔,保持对周遭的敏锐,关注社会进程,关心人情冷暖,冷静思考,写一些想说的话,不管是自娱自乐还是怡情悦性,将来若在某个傍晚,对着斜阳回忆往事,还能聊以慰藉。当然,我发誓不再辱没文字,不再写毫无营养的废话。
年轻的时候,是应该要有一些野心,还要有匹配的毅力。勇敢尝试,不轻言放弃,多反躬自省,才有成就的可能。毕竟只有在年轻时种下希望,未来才有可能兑现曾对自己夸下的海口,何况年轻的时候本身就很短暂。
多读书,平和、上进,保持独立思考;带着危机感,并珍惜时间;敢于去争取和追逐;不过盲目的生活,不惧怕任何挑战。
在七月的末尾,我回望过去几年,再一次和自己对话。这一次郑重其事。
(2016、7、30 李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