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通过500多年的发展,已进入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这得益于其完善的方法体系,这些从大量实践中自然形成的科学方法体系十分的严谨和完善,从而使其工程造价从投标报价到中标后的实施,均可得到全方位的控制与管理。
下面由工程造价大数据网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工程造价行业的历史现状和特点分析文章,期望能对从事工程造价或管理工作的同仁们有借鉴作用。
一、工程造价管理的起源与发展
16世纪,英国开始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资本主义工业得到快速发展,这就要求工程项目管理专业细分化,使得从事工程造价与管制的专业部门在英国出现,称之为工料测量师(Quantity Surveyor - QS)。
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影响了整个欧洲,推动了欧洲工业的兴盛,爱丁堡出现了第一本《工料测量规则》。
为了适应工业项目发展的需要,19世纪中期,英国组建了“皇家特许为测量师协会(Royal Institute of Charted Surveyor- RICS)”。分会中包括工料测量师,从而标志着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正式诞生。同期,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在工程项目中采取招投标制度,从而工程预算专业正式诞生。
二战结束后,世界工业快速复苏,工程造价管理也随之有很大发展。
仅在20世纪50年代,就相继出现了澳大利亚工料测量师协会(Australian Institute of Quantity Surveyor - AIQS)、美国造价工程师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st Engineers - AACE)、加拿大工料测量师协会(Canadian Institute of Quantity Surveyor- CIQS)等协会。从而促进了工程造价管理中多方面的理论与方法的完善。
20世纪70年代,各造价工程师协会纷纷售出工料测量师或造价工程师资质认证,其要求学员必须完成专业课的教育或达到培训的基本要求。从而使工程造价在全世界更加统一,更加专业。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工程造价管理进入了综合与集成阶段,许多国家提出了先进的理论与方法,如英国工程造价管理学界提出的“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Life Cycle Costing - LCC )”、美国工程造价管理学界提出的“全面造价管理(Total Cost Management-TCM )等理论与方法,这也标志着各国正对于工程项目实行全面的造价管理。
二、主要发达国家工程造价管理现状
各国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并非统一,在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方式和管理形式,所以WTO并不能让每个成员接受其中的任何一种形式。
1、美国工程造价的管理
美国现行的工程造价由2部分构成。一是业主经营所需费用,称之为软费用,主要包括基础上所需资金的筹措,设备购置及储备资金、土地征购及动迁补偿、财务费用、税金及其它各种前期费用。二是由业主委托设计咨询公司或者总承包公司编制的建安工程建设实际发生所需费用,一般称之为硬费用,主要包括施工所需的工、料、机消耗使用费、现场业主代表及施工管理人员工资、办公和其它杂项费用,承包商现场的生活及生产设施费用,各种保险、税金、不可预见费等。此外承包商的利润一般占建安工程造价的5%~15%,业主通过委托咨询公司实现对工程施工阶段造价的全过程管理。
美国没有统一的计价依据和标准,是典型的市场化价格。工程估算、概算、人工、材料和机械消耗定额,不是由政府部门组织制订的,而是由几个大区的行会(协会)组织,按照各施工企业工程积累的资料和本地区实际情况,根据工程结构、材料种类、装饰方式等,制订出平方英尺建筑面积的消耗量和基价,并以此作为依据,将数据输入电脑,推向市场。这些数据资料虽不是政府部门的强制性法规,但因其建立在科学性、准确性、公正性及实际工程资料的基础上,能反映实际情况,得到社会的普遍公认,并能顺利加以实施。因此,工程造价计价主要由各咨询机构制定单位建筑面积消耗量,基价和费用估算格式,由承发包双方通过一定的市场交易行为确定工程造价。
美国也没有统一标准的消耗定额,美国的工程造价管理通常也搞四算,即:毛估、估算、核定估算、详细设计估算,各阶段有一定的精度要求,即:分别为±25%、±15%、±10%、±5%。美国工程造价的组成内容包括设计费、环境评估费、地质土壤测试费、上下水、暖气电接管费、场地平整绿化费、税金、保险费、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费等。在上述费用的基础上营造商收取15%~20%的利润,10%的管理费。而且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营造商可根据市场价格变化情况随时调整工程造价。
2、英国工程造价管理
英国工程造价管理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几百年的实践形成了全英统一的工程量标准计量规则(SMM)和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使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形成了一个科学化、规范化的颇有影响的独立专业。
政府投资的工程项目由财政部门依据不同类别工程的建设标准和造价标准,并考虑通货膨胀对造价的影响等确定投资额,各部门在核定的建设规模和投资额范围内组织实施,不得突破。
对于私人投资的项目政府不进行干预,投资者一般是委托中介组织进行投资估算。
英国无统一定额和讨价标准,它有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即:《建筑工程量标准计算方法SMM》,它较详细地规定了工程项目划分、计量单位和工程量计算规则。工程量计算规则就成为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共同遵守的计量、计价的基本规则,投标报价原则上是工程量、单价合同(即BQ方式)。
在英国工程造价的控制贯穿于立项、设计、招标、签约和施工结算等全过程,在既定的投资范围内随阶段性工作的不断深化使工期、质量、造价的预期目标得以实现。工程造价的确定由业主和承包商依据《建筑工程量标准计算方法SMM》,并参照政府和各类咨询机构发布的造价指数、价格信息指标等来进行。
3、日本工程造价管理
日本工程造价实行的是全过程管理,从调查阶段、计划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监理检查阶段、竣工阶段直至保修阶段均严格管理。
日本建筑学会成本计划分会制定出日本建筑工程分部分项定额,编制了工程费用估算手册,并根据市场价格波动变化进行定期修改,实行动态管理。
投资控制大体可分为3个阶段:
一是可行性研究阶段。根据实施项目计划和建设标准,制定开发规模和投资计划,并根据可类比的工程造价及现行市场价格进行调整和控制。
二是设计阶段。按可行性研究阶段提出的方案进行设计,编制工程概算,将投资控制在计划之内。施工图完成后,编制工程预算,并与概算进行比较。若高于概算,则进行修改设计,降低标准,使投资控制在原计划之内。
三是施工中严格按图施工,核算工程量,制订材料供应计划,加强成本控制和施工管理,保证竣工决算控制在工程预算额度内。
日本政府有关部门对所投资的公共建筑、政府办公楼、体育设施、学校、医院、公寓等项目,除负责统一组织编制并发布计价依据以确定工程造价外,还对上述公建项目的工程造价实行实施全过程的直接管理。
日本的工程计价模式是:
第一,日本建设省发布了一整套工程计价标准,如《建筑工程积算基准》、《土木工程积算基准》。
第二,量、价分开的定额制度,量是公开的,价是保密的。劳务单价通过银行调查取得。材料、设备价格由“建设物价调查会”和“经济调查会”负责定期采集、整理和编辑出版。建筑企业利用这些价格制定内部的工程复合单价,即我们所称的单位估价表。
第三,政府投资的项目与私人投资的项目实施不同的管理。对政府投资的项目,分部门直接对工程造价从调查开始,直至交工实行全过程管理。为把造价严格控制在批准的投资额度内,各级政府都掌握有自己的劳务、材料、机械单价或利用出版的物价、指数编制内部掌握的工程复合单价,而对私人投资项目,政府通过市场管理,利用招标办法加以确认。
4、德国工程造价管理
德国人素来以严谨著称,他们把项目投资估算的准确性,严肃性、科学性和合理性作为首要问题,以科学合理地确定工程造价为基础,实施动态管理与控制。
影响投资的因素有设计、市场材料、人工价格和其它特殊情况,项目投资的估算必须根据国家质量标准DIN要求慎重地计算所需要的费用,而且必须要有一定的预测与浮动,一旦工程项目投资额确定后(政府工程经政府审批,私人工程经业主批准),在实施过程中,必须严格地按照投资估算执行,不能随意修改和突破。
各造价控制单位均在优化设计、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提高警惕质量、缩短工期以及科学的管理和监控手段等方面对工程实行全过程的造价控制,如控制不好超出已定的投资额而又没有充分理由则控制单位要承担经济责任。
工程费的计算基本按照国际上通用的FIDIC即数量乘以单价,措施项目另外平列报价。
咨询公司基本上采用电脑计算,预算人员不需要有特殊资格,只要有学历和经验即可。但起码要取得工程师资格,并且兼具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有名的公司由许多博士、教授和具有丰富经验的资深人士组成。
从上述几个经济发达国家的管理方式看,工程造价管理均处于有序的市场运行环境,实行了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而在价格的确定和管理上以市场和社会认同为取向,在行业的管理归属上民间行业协会组织发挥着巨大作用。同时,政府的宏观调控,先进的计价依据、计价方法、发达的咨询业、多渠道的信息发布等做法,基本上代表了现行工程造价管理的国际惯例,完全适合WTO的基本原则。
综上所述,可以简要概括得到国外有关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的特点如下:一是行之有效的政府间接调控;二是有章可循的计价依据;三是多渠道的信息发布体系;四是量价分离的计算方法;五是发达的工程造价咨询业。
三、中国工程造价管理发展、现状及展望
我国早已在工程建设领域中采用执行与国际接轨的菲迪克(FIDIC合同)条款,我们也一直在学习西方国家科学的、高效的、先进的管理办法与经验,但是实际执行时,类似于西方发达国家那样行之有效的工程造价管理办法在中国却很难推行,当然就更不要说在全社会得到全面的贯彻了。在国内实际操作中有太多管理部门干预、行业垄断、潜规则等人为因素来扰乱工程造价的规范化执行。
我国实行以政府为主体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其有强制性。由于我国工业发展相对于资本主义国家落后。所以工程造价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也相对落后。虽然工程造价管理早在唐朝就有记载,但我国工程造价的起点可以从新中国成立后算起。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与“左”的错误思想的负面影响,工程造价管理在我国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下各行业的快速发展,上世纪80年代,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随着建筑行业的几次重大改革,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在现代化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竞争下,不断被淘汰。其主要是由于我国政府直接掌控工程造价管理,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是与计划经济相结合,仿照前苏联的工程造价管理理论与方法;当我国进行市场经济后,政府必然随之将工程造价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相继成立了基本建设标准定额局、标准定额司、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从而促进了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
当前,我国正不断与世界加强合作,不同的体制共同发展时,相互都要做出调整,达到互利共赢。工程造价管理便是其中重要一部分,许多方面都应做出合理的调整;首先,我国正面临资源短缺,许多不可再生资源几乎已耗尽,导致市场供求关系失衡,竞争不规范;其次,我国工程造价控制更重视项目建设的后期阶段,而对工程项目立项与设计阶段的管理较薄弱,所以经常有投资超限的情况发生;再次,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相关法制不健全,在某些行业中,垄断现象产重,和有些行业依靠权力垄断发包等;另外,我国责任机制还不健全,投资体制还不完善,导致对业主所做的一些违规行为无法有效约束;以及对造价行业中介组织的管理力度不够等。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应完善法制建设,理顺各方关系,加强协调,提高企业素质与竞争力,规范承包方式与中介服务,从而减少不公正、不公平事件的发生,使工程造价管理行业得到有序发展,提高工程效益。
同时,目前国家为了加强行业的监管,正努力的采用最新理念下的信息工具优化管理和进行全程监管,比如大力推行电子辅助招投标及评标系统,采用新一代BIM建筑信息化模型,建设基于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指标云造价数据积累与分析平台等等,从而科学落实造价管理水平、并不断完善行业各种规范标准体系。
在此工程造价大数据网欢迎各位领导专家多通过网络工具互动交流,让高效的互联网工具同样也在造价行业的发展和管理上起到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