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梁山泊交椅次序,人们往往会想到“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这两回。读者能看到这样一个现实,梁山英雄排座次,其实就是梁山事业的分水岭。此前是欣欣向荣,不断发展壮大;此后是不思发展,接受招安,然后替朝廷征辽、打王庆、田虎、方腊,到最后走向覆灭。
为什么会这样?根源就是排座次排出了问题。这个排座次的闹剧,是宋江假借九天玄女的所谓“天意”,和吴用、公孙胜等率先实施,让萧让写,让金大坚刻,由公孙胜负责法事而炮制的。
不难看出,这排名有几个特点。首先,宋江的嫡系即使不排在天罡,也是地煞中排位较高的。在三十六天罡中,除了鲁智深和武松等,其余核心人物,都是宋江的人。万不得已把别系排进去的,也比宋江的嫡系低一级。比如与晁盖一起上山的阮氏三雄,和宋江带上山的李俊、张横、张顺比较,阮小二比李俊低一位,阮小五比张横低一位,阮小七比张顺低一位。鲁智深原来是二龙山老大,一山之主,因为不是宋江亲信,被挤到了天罡第十三位。
其次,排名靠前的大部分都是朝廷命官。秦明、呼延灼、关胜和董平排名都比较靠前,他们与林冲成了梁山的五虎将。他们的副将索超、宣赞、韩滔、黄信、郝思文、彭玘、单廷珪、魏定国也都排在地煞星前十位。
至于梁山好汉中,一些社会上的三教九流、农民、闲杂人员,宋江统统让他们往后靠。鼓上蚤时迁,劳苦功高,会轻功,会飞檐走壁,给梁山立了大功,却给排了个倒数第二,再往低,就被挤出一百零八将了。
那宋江这样排座次有什么意图呢?就看下面,座次排定后,宋江让乐和唱他写的词,其中一句是“望天王降诏,早招安”,直接暴露了宋江这么大费周章的核心目的。也就是说,宋江的梁山排座次,是他真正迈上走招安之路的有计划、有预谋、有手段的第一步。
萧让、金大坚是宋江心腹,参与排座次毫不奇怪。吴用是个投机派,他从拥护晁盖转而拥护宋江,步步紧跟,也不足为怪。至于这个公孙胜,他是反对招安的,但他以大局为重,觉得这个排座次事实上有利于梁山的管理,是凝聚人心,维持秩序的需要,于是也跟着宋江一起“装神弄鬼”了。
问题在于这个座次与“招安”是相悖的。我们来看一下《水浒传》的成书背景。施耐庵写水浒,正值朱元璋平定天下,他杀了许多开国功臣,其中就有蓝玉、徐达、常遇春等武将。然后他开科取士,让文官管理天下。
这就是说,“打仗靠武将,治国靠文官”。梁山到了排座次的时候,一心一意谋求招安,朝廷也不再攻打梁山,梁山事实上已经没有了战事,成了一个“文治武守”的状态,所以得考虑把一些文官往上提升。而在历史上也有很多先例,都是文官管理武官的状态。这不是说,把所有武将排到后面去,而是说文官的座次应该往前提升。
其次,要考虑论功行赏。这是历朝历代的皇帝都会这样做的。不能论武艺高低,要按功劳大小。毕竟,梁山的建立是靠那些有功于梁山的英雄的。至于那些被梁山打败,做了俘虏的,梁山上不虐待俘虏,已经是历史的进步了。让俘虏在梁山上当“官”,更是对俘虏的优待政策了。俘虏排到原先的梁山好汉前面去了,这不是让黄维、杜聿明等犯人当国家领导一个道理?更何况,那些被捉上山的朝廷命官有何功劳?能与阮氏三雄、孙二娘、时迁等相比吗?阮氏三雄捉住了与梁山为敌的张清,扈三娘、孙二娘擒住了董平,时迁盗甲才有了后来的梁山打破呼延灼的连环马。所以,张清的座次不应该高于阮氏三雄,董平的座次不能高于扈三娘、孙二娘,呼延灼的座次不能高于时迁。
当然宋江要这样排,也只得由他所为。问题是宋江要招安,重用这些朝廷派,那是大错特错了。你想,站在宋徽宗、蔡京、高俅的立场,是恨关胜、呼延灼多些,还是恨孙二娘、时迁多些?你关胜呼延灼倒好,朝廷派你们去攻打梁山,不但没攻下来,还成了叛徒,与梁山同流合污与朝廷作对,是可忍孰不可忍。至于孙二娘,做些人肉包子的买卖,时迁、段景住之类,偷鸡摸狗盗马,对朝廷来说无关痛痒。
所以说,这些排位较高的朝廷叛将,是招安路上的绊脚石,可怜宋江还想把他们作为招安的铺路石,岂非笑话?
受招安后,这些武将排在队伍前面,驻扎在东京,朝廷能不心惊肉跳?这么着,你们在天子脚下是个祸害,说不定是个定时炸弹,你们就去征剿方腊他们吧。反之,如果梁山队伍中排在前面的是朱武、朱贵、萧让、金大坚、宋清等,朝廷或许就派他们去当个县令府官,随带几位武将去当都头、衙役之类,梁山的结局未必就是现在这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