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动画”不仅仅是会“运动”的“图画”。动画的一个定义是:为角色注入生命的行为。如何定义“生命”?勒内·笛卡尔在他1637年的著作《方法论》中提出“我思故我在”。那么,在这里给“生命”的一个关键词就是“思考”。《动画师生存手册》的作者理查德·威廉姆斯总结道:能走会说还会思想的图,看到我们创造出的一系列形象经历思考过程并且做思考状,这才是真正让人叹为观止的高潮。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即能让我们的图画能思考,动画师的表演,是不折不扣的核心问题。为什么表演是展现角色思考的核心问题呢?显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像《头脑特工队》里的小精灵一样钻到人物的头脑里去观看人物的思考过程,在生活和电影中,我们感知一个人物的思考过程,是通过看该人物的外化出的“动作”,包括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表演即是动作。本文探讨的问题即是如何通过角色表演,从情感上满足观众,即移情。
引言:
观众观看动画片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达到情感上的满足。为了满足观众这一情感需求,角色动画师必须能够让观众对我们创造的角色产生移情。移情是人类的基本属性,因为我们是天生的社会动物。
何为移情?
移情的过程是:当观众看到动画中的角色在采取某一行动的时候,观众的智力活动把这一行为与某一情绪联系起来,观众也感受到这一情绪。这个过程即为移情。这个过程有两个必要条件:角色的行为和观众自身的智力活动。
同时这里也引出了情感和思考之间的关系。情感是这样产生的:当外界发送某一客观事件时,我们的认知层面意识到了这件事的存在,得出一个结论,然后基于这个结论我们选择一个情感与之相匹配,这样我们就感受到了情感。情感总是和智力活动和价值观联系在一起,而价值观是主动思考的结果。所以情感的产生离不开心智活动的思考。
那么为何要通过表演创造移情?
观众只会对情感发生移情,所以我们得让我们的角色有情感。情感来自于对客观事件的思考活动,所以在动画中,我们要设计某一事件,用戏剧术语来说是“冲突”或者“阻碍”,角色在追逐目标的过程中面临这一冲突或者阻碍,进行思考活动选择一种情绪,这个过程与角色自身的心智水平和价值观相联系,然后由这一情绪驱动下采取某一行为动作,这个动作就是表演。这是角色的表演的全过程。所以我们要通过表演来表达角色的情感。
看到角色的表演,观众产生移情。
然而,导演并不能强求观众和角色的情感产生同样的情感。根据情感产生的理论,情感总是和感受者的价值观和心智联系在一起。例如,在我的毕设中,有一场戏是夸父在追逐太阳的过程中受到太阳猛烈的炙烤而极度痛苦却仍然忍受着那般苦痛继续追逐,这就是角色的行动。对于这一行动,秉持不同价值观的观众会感受到不同的情感:功利主义者会认为夸父很愚蠢,博爱的人会因为追不到而同情他,有怜悯之心的人会为他心急。某种程度上这能解释“一千个观众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那么,如何设计好的表演?要让角色产生喜怒哀乐并不难,关键还要让观众的价值观去认可角色的表演。
观众的价值观会更认可什么?不同的人秉持不同的价值观,众口难调,但总有一些共性的东西能博得大多数人的认可。
再重申一下戏剧表演的定义:让角色追逐某一目标,给角色设计一个冲突,让角色对这个冲突产生思考活动产生情感,再由情感驱动产生某一动作,动过即表演。那么好的表演也就要从这三个方面下功夫:目标,冲突,动作。比如,积极的冲突往往能更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比如,选择去罗马还是巴黎度假这个冲突,和大地震下救儿子还是救女儿这个冲突,后者更能创造好的表演。因为后者更能深刻的体现出人物性格。在《故事》一书里,罗伯特·麦基说人物性格往往在压力下被揭示,而且压力越大人物性格被揭示得越深。这里的“压力”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戏剧里的“冲突”。对人性的剖析是引起观众兴趣的关键所在,而积极的有趣的冲突或者极大的压力能让角色的本性毫无保留的展示给观众。那么,动画师应当精心为角色设计冲突,好让角色的表演能充分展现角色性格。
这样就得出一个关于好的表演的重要的因素:能体现角色的本性。例如,在动画片《三个和尚》里,嘴让观众觉得有意思的戏在于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