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岛湖,芹川古村,芹川溪穿村而过,时间绵延了800多年。
这个古村落,如同穿越时空维度的倾诉者存在着,记载着历史,传承着文化,是淳安县唯一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这大概就是芹川的魅力所在。
刚刚下过一场雨,天空开始转晴。我走进芹川,村口那三棵与古村对望的老樟树枝干伸展着,那是一个需要仰望的高度。
几百年的光阴,都从枝叶间流走了。唯有芹溪边的三棵老樟树和村口那座四脚翘的廊桥,是芹川古村不变的陪伴。
入村的第一座桥就是建于清同治民间的进德桥,这是一个飞檐翘角的砖石廊桥。廊桥上“世外桃源白叟黄童咸悦豫,人间福地青山绿水任徜徉。”这副对联诉说着芹川人豁达的生活观,与他们祖先一样,心性自然,在佳山佳水中修身养性、耕读传家,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
顺着沿芹溪而铺就的石板路进村,最吸引人的,自然是穿村而过的芹川溪,清澈见底的溪水中,一条条溪鱼追逐嬉闹,麻鸭白鹅浮上钻下,煞是成趣。
有人在桥下洗菜淘米,一位老人家在水边正收拾半篮小鱼。一棵柚树下农妇蹲在树阴下择菜,破瓦罐里太阳花开得簇簇。这场景与别的古村落不同,是鲜活的,处处是生活,处处是水色人声,而这生活,又像是被定格在过去的时光里。
有水的地方就有桥,一路走去,一座座形式各异、材质不同的桥跨溪而架,那徽式建筑风格的古民居沿溪而筑,青砖黛瓦,飞檐翘角,“小桥、流水、人家”的桃源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架卧在芹溪上的30余座桥梁无疑是古村景观中亮丽的一抹。因此,也就成了人们最容易记住的芹川元素。
村子里最出名的要数明崇祯时期修建的际云桥,这座单孔石拱桥已经有370多年。我站在爬满藤蔓的古桥上,我低头看着清澈的溪水,抬头望着远处青山含翠,感受着古村落的宁静与悠远。
芹川之美在于其淡雅,外表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村中的建筑新旧夹杂,没有刻意的重建和修饰,大多的古屋都保持自然状态,那墙,那门,那雕花,都显示着时光流转的痕迹。
这个古村虽是在杭州境内,但却是徽派建筑风格,漫步其中,总让人有一种行走在皖南小村落的感觉。
如此幽静的桃源之地,究竟是谁发现并迁居至此的?
在芹川,王是大姓。清康熙五年《江左郡王氏宗谱》清楚地记载着,芹川村始祖王瑛,宋末元初时由儒高搬至月山底,儿子王万宁成人后,从月山底迁居到芹川村。
王万宁见此地“四山环抱二水,芹水川流不息”,故取村名为“芹川”。从此,王氏一族在芹川生了根。
直贯南北的芹川溪,呈S型穿过整个村子,将村落一分为二,它像一位慈祥的老祖母,哺育着芹川的世世代代。芹川至今保留下来的260余幢传统建筑,从明代到民国,大多沿着芹川溪两岸而建,较早的是明代的,较多的是清代到民国的。它们吸收着流淌不息的芹川溪带来的精气神,走过了一代又一代。
后来,王家人建起了王氏宗祠“光裕堂”。这幢始建于明代的“光裕堂”,几经修复,保留至今,成了芹川古建筑的一处精华所在。
作为村中大姓,王姓的总宗祠,其门楼上书“江左流芳”四字。匾额写就之日,王氏族长站在众人之前,昂首看着这四个字,意气风发溢于言表。我总感觉他傲然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的身影其实一直没有离开。
芹川王氏为江左王氏的后代,光裕堂中供奉的《江左王氏宗谱》记载,芹川王氏从南宋便定居于此。清人方象璜有言:“江左王氏自迁遂以来,为年七百,为世二十有八。”其间达官、大儒、富商、义士数不胜数。
整个建筑肃严端整,不到这个祠堂,你不会想到芹川古村落曾出过那么多在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们的画像挂在廊道,天井的光从上边照下来,让这些壁上故人有了许多的生动。
漫步村中,斑驳的墙壁,古朴的门楣,都历经岁月的沧桑,正无声的叙述着属于村庄自己的故事。沿着芹川溪越往里走,越能感受到这些保留下来的古建筑带来的历史和文化气息。
芹川村古民居多为三四开间,但房子比较进深,房间多。因此,给人总体感觉是狭长。大门多为石库门,以大青石贴面,并建有装饰门楼,大厅前设台阶,台阶两侧作素面护栏。
大多数人家的房前屋后都有园子用来建造前后花园,加之小溪穿村而过,两岸村民都喜欢在自己的园中建筑天然鱼塘,就算是新造的房子也有此项设计。因此,在这里大有开门见花园,观鱼清水塘,梅花映门香,桂飘十里香,秋兰入幽室,凌霄攀高墙的人间天堂之神韵。
村里喜欢书法的人很多,几乎家家户户都笔砚端然,千岛湖的古村竟是有这般深厚底蕴。
步行至“树德堂”,探头往里看,屋里的墙上挂着一幅幅字画,一看就是文人之家,让人忍不住想进去看看,听听房子里的老故事。
芹川的老民居大多为两层,皖南徽式建筑风格,“树德堂”也不例外,有马头墙和石库门。石门上方,建有装饰门楼,门楼砖雕精细讲究,翼角翘起。下方贴着春联,这里的每家每户都有个习惯,最顶上的横批,一般都用“春”字来替代。
进了门首先是天井,长方形,不算大,大把的光线射进来,把整间屋子都照个透亮。
房屋是两进三开间的,侧边还有一处厢房。天井里保留至今的百年水缸和二楼跑马楼堆积的各种箩筐、农具,都暗暗透露着一种自然安宁生活的气息。敞开式客厅的板壁上方悬挂着堂匾“树德堂”,看着颇有年头。取堂名,在芹川是一种文化传统。到了二进,板壁悬挂的则是“易安居”,这个堂名,又似乎带着一种寄望。
在芹川村里随处走一走,都会发现芹川人聪慧和开放的心态。就好比王文典的故居内,有着美人靠和装饰着洋玻璃的水榭楼台,养着大鲤鱼的戏水池,这些水池用的都是芹川溪的活水。芹川人利用水势引水入室,依着这条溪流,繁衍生息。
“雕镂门空,磨琢窗垣;处处邻虚,方方侧景。” 明书《园冶》以最简练的文字写出了芹川屋舍的意境。这是芹川之芹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