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7月,南方的天,炎热、潮湿。知了热得吱吱地叫个不停,屋里电风扇不停地摇着头,呼呼地吹出凉风。
孩子和几个表兄妹在大厅玩着游戏,嘻嘻哈哈,笑声此起彼伏。
他们已经这样无忧无虑地欢聚了一周。
明天,我就要带着孩子回自己家了,兄弟姐妹们又要分别,下一次见面恐怕又得半年一年了。
早晨,孩子五点多就起床,为了在天大热起来之前,抓紧时间和外婆坐电动摩托车出去"兜风"。这是孩子最喜欢和外婆一起做的事情。
“兜风”回来,妈妈告诉我:"小丫头说,我今天要好好和妹妹们玩儿,因为我明天就要回家了,可是我不想这么快回去。"
我知道,妈妈也很不舍,但她是不会说出这样的感受,而是劝孩子:"乖,听妈妈话,等妈妈有时间再来外婆家。"
厨房里,妈妈和爸爸忙着杀鸡宰鸭,准备冻起来给我带回去。
每次回家,妈妈都换着花样给我做各种家乡美食,还要在我回去的时候,准备各种在大城市有钱也难买到的土产品,大包小包塞得满满的,似乎希望给我补上这一年的营养。
02
除了孩子不停地表达着自己的爱和留恋,大家都表现得和其他日子没什么区别。
孩子并不知道,对这个家,我心里既充满爱,又有深深的不满。
我不喜欢在严肃冷静的外表下,家人之间的疏离、回避甚至有些怨恨。
每次只有远嫁的我回家,大家才会多一些联结。
但每次回家,总有一些人和事,引爆我的负面情绪。很多次都是不欢而散,我也是带着伤心和怨气离开。
我知道,这是因为自己在成长经历中"中毒"不浅,所以这些年一直学习、成长,努力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这一次回家,我化解了一些小冲突,一切风平浪静。
我暗自欣慰,以为也许父母和我都在成长,我们终于可以不带伤害,相亲相爱地相处。
03
转折出现在下午。
在厨房,爸爸随口问妈妈我有没有去看望叔叔。
妈妈知道我还没有去,但却不满地回答:"不知道。哪年没有送礼物或拿钱去看望他们?按理说,他们(指叔叔家)知道她带着刚出生的老二回来,这次就应该主动来看望小孩。"
爸爸听出来我还没去,而且认为是妈妈不让我去,突然暴跳如雷:"你这个猪脑子,就你家的人重要,就只会顾着你家的人!……"
爸爸说这些话,是因为我去看望了外婆,而姨、舅们知道我回去,都一一请客。我虽然不想他们破费,但盛情难却。所以很多时间,花在和妈妈家亲戚走动上了。
妈妈反击道:"外婆年岁高,见一次少一次,怎么不要先去看呀?我家亲戚每次都主动请客,没有欠你什么吧?你家的侄女什么时候回来主动看过我……"
他们争吵时,我正在三楼收拾衣物,没有听见。
当我到一楼时,只见爸爸板着脸来到我房间,怒气冲冲地撂下几句狠话:"你都是三十几岁的人了,就会听你那个头脑简单的妈指挥,不会自己想事吗?连叔叔都不要看,你这是六亲不认呀,这个我不要了,以后连我也别看了!"
爸爸甩下我给他的礼物,转身离开。
我无缘无故被一顿指责,心中燃气一股怒火,冲着爸爸出去的方向:"凭什么对我吼!"
依我对父母的了解,我猜应该是他们争吵了什么。
在场的妈妈和妹妹说了事情的原委,我很委屈:其实我打算好了晚饭后去叔叔家的。一是因为一些临时出现的事情耽误,二是因为也想在返程前一天去,免得麻烦叔叔又请我们吃饭。
结果爸爸什么都没问,就给我定下"六亲不认"的罪名。
我心里反刍着父母的争执内容,越想越觉得他们太“自私”,自己不被尊重:
妈妈原本可以说不知道,或者说我应该有自己的安排;爸爸原本可以问问我,为什么还没有去,或者提醒我别忘记去叔叔家看看。但他们都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只希望我顾着他们自己的一方,而不顾及带着年幼的孩子千里迢迢回家的不便,也不考虑我已经长大成人,有自己的安排......
看着被爸爸甩下的礼物,我伤心得泪水抑制不住夺眶而出:在他们的心中,到底是我这个女儿重要,还是他们那一堆亲戚和面子更重要?
那一刻,情绪的闸门被拉开,怨恨汹涌而出,脑子里冒出一个强烈的念头:我再也不想回这个家,在父母心中,我从来都不重要,我不是被珍爱的孩子。
03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思绪回到了小时候。
从小父母因为做生意,把年幼的我被放在了邻居家带。
晚上父母接我回家,他们不会问我白天过得怎么样,只会因为"生意""钱""姻亲"和"面子"争吵不休。他们更不知道每次吵架,我内心有多么害怕,怕会被他们抛弃,成为一个没有爸妈的孩子……
小时候的我,心里渴望的是能和爸妈一起睡一次,让他们抱一抱;渴望有一天妈妈能全心全意带我逛个街,买件衣服,喝个凉粉;渴望父母能坐下来和我聊聊天,问问我最近有没有什么心事;渴望大家能坐在一起开怀大笑地看一次电视;渴望大家能和和气气的过日子,哪怕不要那么多钱……
但是这些都只能是我的渴望,对于忙碌的父母并不现实。我从没有提过,当然也没有被他们发现过。
从小,我被要求最多的是,要好好读书,出人头地,为家族争光……
从小,被关心最多的是,考试考了多少分,完成了父母交待的哪些任务,而更多的情况是放养,压根不用关心。
从小,我就养成了独立自主的习惯,那些曾经的渴望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被淡忘。
一直以为自己没有父母的关爱也能好好的生活。直到自己生了孩子,看着别人的父母都在身边无微不至的伺候,而我只有老公忙前忙后。在那个无助的时候,才发现很想要父母的珍视,才发现没有父母的关爱是那样孤单和失落。
那些"被爱和被重视"的需要,并不会因为得不到而消失,反而会在遇到压力和不满时加重。
正因此,在那一刻,我对这个从小长大的家充满怨恨,巴不得立刻逃离。
04
正当我沉浸在自己的愤怒和委屈中,责怪妈妈“自私,从不会站在我的角度想,回来没有意义......”时,无意中眼光扫到了站在一旁一脸紧张、害怕和不知所措的孩子,和眼眶潮红,哑口无言,一脸愧疚的妈妈。
那两张脸的表情,让我的脑海迅速闪现一个画面:一个暴怒失去理智的大人,不停地指责着一个无意中犯错的孩子,吓坏了旁边另一个想帮忙但又不知所措的孩子。
这幅画面像一盆凉水,把我泼醒。
孩子的样子,和我小时候眼睁睁看着父母发火而无力劝解的样子是一样的。
而那一刻孩子眼中的我,也许就是小时候我眼中的父母。
我不想我的孩子将来成为现在“面目狰狞充满怨恨的我”,我想给孩子创造一个更有爱,更温暖的“原生家庭”。
心理学家黄维仁博士曾说,
唯有先医治好自己的心灵创伤,发展出一个健全的自我,我们才能给别人真正的爱。
05
一个人有过激的情绪反应,通常与童年成长经历有关。因为孩童时期的承受力有限,遭遇一些自己无法承受的情绪,往往会变成很深的伤害。回避或压抑这些伤害,并不会让它们消失,反而会在你脆弱和受伤的时候,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爆发。
但如果长大后,多以成人的眼光看待过去,理性会让你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糟糕,伤害也并没有那么深。这能让过去的创伤慢慢消减。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我开始用成人的眼光去看过去。
当我再回过头去看看小时候的父母,发现在那样的条件下,父母已经尽力了。
他们为了让家庭脱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环境,为了过上更美好的城市生活,为了让我们几个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只能放弃陪伴我们的时间,努力去做生意赚钱。
而这些付出,在他们看来,就是对我们几个孩子最大的重视。
当我再去看父母的成长经历,发现他们就是难兄难弟相互扶持长大的,所以他们看中这份感情,他们也确实比我们这一辈更看重在亲戚中的面子。
为什么做子女的不可以尊重这一点,而只希望父母理解自己?
当我回想起每次父母满心欢喜盼望我们回家,伺候我们吃喝,每次回家依依不舍一直送到机场,在登机口迟迟不肯离去的眼神......
这些都是不容置疑的爱。
修复创伤经历过程中,重要的是给自己正面的情绪体验。
如同一杯干净的水中滴入一滴墨水,怎样才能让这杯水再变得清澈?最好的办法就是一直加进干净的清水,当墨色淡到看不见时,水又清了。
当我看到父母为我所做的这些,我发现,也许过去不完美,但它对现在的影响其实并没有那么大。
我不再觉得自己不被重视不被爱,而是觉得,父母老了,我该让父母自由的做自己,而不是苛求他们再为我改变什么。
这时,我已经有力量告诉被惊吓的孩子,妈妈和外公外婆之间发生了一些误会,不用担心,妈妈会处理好。
我去找爸爸妈妈和解,也按计划去看望了叔叔......
结语
存在主义认为:
哪一天,只有当你愿意为自己的存在负责,而不再因为任何的恐惧和抱怨,而把责任推给别人的时候,你才活出了自己。
而只有我们能活出自己,才能给孩子真正的爱。
此刻,我没有了怨恨,孩子也感到轻松和幸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