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心序:總覺得現代人忙碌浮躁的生活,遠不如古人般愜意,古人雖沒有被現代科技‘造福’,靠著太陽和節氣‘’糊塗‘’的走完一年又一年的歲月,卻可以默默的感受到日上三竿,有心情靜靜的看夕陽斜照,通過晚霞判斷明日的天氣,根據天相揣度不可言說的命運。
而我們,現代到完全可以不用出門一部手機解決所有的衣食住行,其實是每天在資本家創造的巨大繁榮幻象里,像螻蟻一樣實現著被包裝的假象的人生價值,而忽略了,還有自己跟自己之間,要解決的那些小事。
而正是這些看似小的事,我們總是做不好,比如,睡眠這件小事。
禪七第一天晚上,師父講了坐禪需要調和的五件事,其實也是我們這些忙碌的現代人需要關注的五件看似很小的事。
一調身;二调息;三调心;四调飲食;五调睡眠。
一調身,【不宽不急是身调相。】坐禪一般採用七支坐法,重點強調背要直且正,不偏不斜,不低不昂,平面正住。
二調息,【不澀不滑是調息相。】呼吸要棉細輕柔,自然呼吸,不控制呼吸。
三調心,【不沈不浮是心调相。】佛法是從根本上提升心智,做到身心調柔,斷除煩惱,從而達到身自在,心自在。
四調飲食,飲食要清淡,過饑過飽均不利於禪修打坐。
五調睡眠,切勿耽著睡眠,但也要保證有足夠精神和精力精進修持。
關於這一節內容,師父估計也比較了解我們當中大部分人的坐禪水平尚在初級中的初級,故而只是從最基本的要求入手進行了大致的講解,當然此處我只提綱挈領的進行了記錄。
若想更進一步詳細了解,請參閱《童蒙止觀》以下章節內容:
《童蒙止观》
天台智者大师
调和第四,一调食;二调睡眠;三调身;四调息;五调心。
夫行者初学坐禅。欲修十方三世佛法者。应当先发大誓愿。度脱一切众生。愿求无上佛道。其心坚固犹如金刚。精进勇猛不惜身命。若成就一切佛法终不退转。然后坐中正念思惟一切诸法真实之相。所谓善不善无记法。内外根尘妄识。一切有漏烦恼法。三界有为生死因果法。皆因心有。故十地经云。三界无别有。唯是一心作。若知心无性则诸法不实。心无染著则一切生死业行止息。作是观已。乃应如次起行修习也。云何名调和。今借近譬以况斯法。如世间陶师欲造众器。先须善巧调泥。令使不强不懦。然后可就轮绳。亦如弹琴前应调弦。令宽急得所。方可入弄出诸妙曲。行者修心亦复如是。善调五事必使和适。则三昧易生。有所不调多诸妨难。善根难发。
一调食者。夫食之为法。本欲资身进道。食若过饱则气急。身满百脉不通。令心闭塞坐念不安。若食过少则。身羸心悬意虑不固此二皆非得定之道。若食秽触之物。令人心识昏迷。若食不宜之物则动宿病。使四大违反。此为修定之初。须深慎之也。故经云身安则道隆。饮食知节量。常乐在空闲。心静乐精进。是名诸佛教。
二调睡眠者。夫眠是无明惑覆。不可纵之。若其眠寐过多非唯废修圣法。
三调身。四调息。五调心。此三应合用不得别说。但有初中后。方法不同是则入住出相有异也。
夫初欲入禅调身者。行人欲入三昧调身之宜。若在定外行住进止。动静运为。悉须详审。若所作麤犷则气息随麤。以气麤故则心散难录。兼复坐时烦愦心不恬怡。身虽在定外亦须用意。逆作方便后入禅时。须善安身得所。初至绳床即须先安坐处。每令安稳久久无妨。次当正脚。若半跏坐以左脚置右脚上。牵来近身。令左脚指与右髀齐。右脚指与左髀齐。若欲全跏即正右脚置左脚上。次解宽衣带周正。不令坐时脱落。次当安手以左手掌置右手上。重累手相对顿置左脚上。牵来近身当心而安。次当正身先当挺动其身并诸支节。作七八反如似按摩法。勿令手足差异。如是已则端直。令脊骨勿曲勿耸。次正头颈令鼻与脐相对。不偏不斜。不低不昂。平面正住。次当口吐浊气吐气之法开口放气。不可令麤急。以之绵绵恣气而出。想身分中百脉不通处。放息随气而出。闭口鼻纳清气。如是至三。若身息调和但一亦足。次当闭口唇齿才相拄著。舌向上腭。次当闭眼才令断外光而已。当端身正坐。犹如奠石。无得身首四肢切尔摇动。是为初入禅定调身之法。举要言之。不宽不急是身调相。
四初入禅调息法者。息有四种相。一风二喘三气四息。前三为不调相。后一为调相。云何为风相。坐时则鼻中息出入觉有声是风也。云何喘相。坐时息虽无声而出入结滞不通是喘相也。云何气相。坐时息虽无声亦不结滞而出入不细是气相也。云何息相。不声不结不麤。出入绵绵若存若亡。资神安隐情抱悦豫。此是息相也。守风则散。守喘则结。守气则劳。守息即定。坐时有风喘气三相。是名不调而用心者。复为心患。心亦难定。若欲调之当依三法。一者下著安心。二者宽放身体。三者想气。遍毛孔出入通同无障。若细其心令息微微然。息调则众患不生。其心易定。是名行者初入定时调息方法。举要言之。不涩不滑是调息相也。
五初入定时调心者。有三义。一入二住三出。初入有二义。一者调伏乱想不令越逸。二者当令沈浮宽急得所。何等为沈相。若坐时心中昏暗无所记录。头好低垂。是为沈相。尔时当系念鼻端。令心住在缘中无分散意此可治沈。何等为浮相。若坐时心好飘动身亦不安。念外异缘此是浮相。尔时宜安心向下。系缘脐中制诸乱念。心即定住则心易安静。举要言之不沈不浮。是心调相。其定心亦有宽急之相。定心急病相者。由坐中摄心用念。因此入定是故上向。胸臆急痛当宽放其心想。气皆流下患自差矣。若心宽病相者。觉心志散慢身好逶迤。或口中涎流或时暗晦。尔时应当歛身急念。令心住缘中。身体相持以此为治心。有涩滑之相推之可知。是为初入定调心方法。
夫入定本是从麤入细。是以身既为麤。息居其中。心最为细静。调麤就细令心安静。此则入定初方便也。是名初入定时调二事也。二住坐中调三事者。行人当於一坐之时随时长短。十二时或经一时。或至二三时。摄念用心。是中应须善识身息心三事调不调相。若坐时向虽调身竟。其身或宽或急或偏或曲或低或昂。身不端直。觉已随正。令其安隐中无宽急。平直正住。复次一坐之中。身虽调和而气不调和。不调和相者。如上所说。或风或喘。或复气急。身中胀满当用前法随而治之。每令息道绵绵如有如无。次一坐中身息虽调。而心或浮沈宽急不定。尔时若觉当用前法调令中适。此三事的无前后。随不调者而调适之。令一坐之中。身息及心三事。调适无相乖越。和融不二此则能除宿患。妨障不生定道可克。三出时调三事者。行人若坐禅将竟。欲出定时。应前放心异缘开口放气。想从百脉随意而散。然后微微动身。次动肩膊及手头颈。次动二足悉令柔软。次以手遍摩诸毛孔。次摩手令暖以揜两眼。然后开之。待身热稍歇。方可随意出入。若不尔者坐或得住心。出既顿促则细法未散住在身中。令人头痛百骨节强。犹如风劳。於后坐中烦躁不安。是故心欲出定每须在意。此为出定调身息心方法。以从细出麤故。是名善入住出。如偈说
进止有次第 麤细不相违
譬如善调马 欲住而欲去
法华经云。此大众诸菩萨等。已於无量千万亿劫。为佛道故勤行精进。善入住出无量百千万亿三昧。得大神通久修梵行。善能次第习诸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