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办公室里埋头苦干,当我们在地铁座位上认真学习;当我们为了生活工作,当我们为了挣取工资挥洒汗水,拼尽身心的时候,我们是否有想过:
什么是工作的本质?什么又是工资?
有的人认为它是梦想,有的人认为它是发展,有人认为是责任,有人只是人云亦云。
当方向太多的时候,我们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当问题越多,思考越少的时候,简单的问题也会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以看清。
所以,我们不妨停下来,静静地想一下,试着了解这些东西的本质,让自己少点疑惑。当然,看清它们或许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是学着抽丝剥茧,或许能够帮助自己在未来更好地思考、解决一些问题。
首先,让我们看看工作是怎么来的。
要出现工作,我们需要2个角色:一个人叫老板,主要负责创造需求;另一个人叫员工,主要负责满足需求。
-创造需求的老板:假设一个老板打算开家沙县小吃店。通过了解之后,老板觉得自己如果要开一家沙县小吃的话,需要4个厨师帮他烧菜炒菜,1个服务员帮他张罗客户。这位老板根据自己的经营计划发布了5个员工招聘需求,这5个需求就是他作为老板而负责创造的需求。无论这需求是他通过同行了解到的,还是自己创新出来的,他创造了这些需求,他拥有需求的控制权。
-满足需求的员工:而为了让这个沙县小吃的经营工作正常地进行,老板不仅要设计需求,他还需要有人能够来满足需求:比如会烧菜炒菜的厨师,会张罗客户的服务员。
有了需求,也有了满足需求的人的时候,工作的雏形就出现了。
创造需求的人,和负责满足需求的人就像汽车和发动机的关系,缺一不可,这也是让工作出现雏形的必要条件。
但,凡事皆遵循能量守恒定律,要让“汽车”运转起来,有足够的“配件”是不够的,它还需要“燃料”。
当一份工作在开始之后想要持续进行下去的话,它需要额外的动力————报酬/工资。需求拉近了老板和员工的距离,而只有一个合理的报酬,才会让这个工作正式开始。
作为创造需求的人,他如果拿不出东西和具有相应能力的人做交换的话,他的需求不会有人来买单。作为沙县小吃的老板,他若不给点什么报酬的话,就算厨师,服务员到了门口,也不会走进去帮忙,因为没人告诉他们满足这个老板的需求有什么好处。
于是,为了让工作真正地开始,并进行下去,一个关于交换的条件出现了,它叫做报酬,它是连接创造需求与满足需求的关键链条,而在沙县小吃的例子里,这个报酬里的最主要内容,便是员工的工资。
沙县老板的需求很简单:是否会做菜?是否会点菜? 为了满足此类简单需求,沙县老板在这里的报酬大多明码标价,做什么事,拿多少钱,粗暴直接。
但如果没有报酬的话,是没有人会莫名其妙地走进来,帮这位老板解决他的需求。有了工资之后,这些技工和老板才产生了连接,一份工作才能顺利开始,然后继续。
因此,一份可持续的工作=需求方+被需求方+报酬(工资)
OK,有了工作的概念,工资的概念,我们是否就更了解工作的意义,懂得如何涨工资了呢?
其实并没有,因为真实世界的工作比沙县小吃店所包含的需求与报酬要复杂的多。真实社会里的一份工作所包含的需求、报酬都会含有更多的元素,更多的层级。
就拿一个普通公司来说,老板创造的需求,可能不单需要员工解决招聘时定好的那一类问题而已。
比如你做行政,老板可能要让你订机票、订酒店、网购、订饭。有时还会找你安排员工培训,订party房间等等。当你为无数琐事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你意识到这一切原来都是老板的需求,只是不一定全部写在职位招聘的介绍里面而已,这就是工作中多重需求的威力。
就在你为自己忙成狗而伤透脑筋的时候,老板笑嘻嘻地对你表示感谢:给了你两张演唱会的门票,告诉你你可以早点下班,然后补了一句“奖金,我一会发你哦。”
额外的报酬突然又让你忘掉烦恼,充满感激,而这又是多重报酬的魅力。
在如今的商业社会里,一份工作远比“解决1个需求获得1份报酬”那么简单
无论你是解决1个需求,还是同时解决N个需求,无论你获得1种报酬,还是多种报酬。当你参与着这个过程的时候,你就是在做一份工作。而随着诸多复杂内容的涉入,我们的工作比上面所述要复杂许多,也让每一个参加工作的人在权衡工作优劣时,考虑的越来越多。
什么工作是自己想要的,是适合自己的?如何拿到更多工资,如何获得奖金、赏识?这些问题,每天都能在各种媒体上看到这些问题。
不确定性的确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许多的复杂性,但是看清本质的思维,学会一点点地思索,会帮我们找到方向。
而所谓的复杂背后,也是不同的机会,不同的选择。掌握分析的方法,才能让自己懂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