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我开始重读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
这本书很早我就听说,并且买来看了一遍。当时对于书中提到的一些概念,让我恍然大悟。比如记录时间、大脑对痛苦的遗忘的等等。自我成长是最近我看到比较多的一个说法,我首先想到的是再次认真读一读这本书,搞懂以前匆匆瞥过,没有深思的内容。
1、“学它有什么用?”
李笑来在书中提到一个现象:当他向学生反复强调,要他们好好练习一个学习方法时,学生们频频点头,脸上满是信服的神情。可是当碰到同样的问题后,大多数学生仍然不会。李笑来很奇怪,如果真得按自己所叮嘱的去练习,应该已经很熟练了才对啊,为什么还是不会呢?
后来他发现,学生的心理是这样的:
你的这个方法有些道理,但是我不是很确定啊。如果我决定使用你的方法,那么我就得投入时间和精力,甚至是时间。而我投入了这些,却不能确定这方法会给我带来怎样的结果。如果不能确定这方法是否真的有用,那么我才不会采取行动呢。
不投入时间精力去实践这方法是否可行,结果就是到了下一次面对同样的问题,还是不会。
2003年非典期间,我所在的大学封校了。学校很小,能站人的地方都是人。我不喜欢人多的地方,于是就在宿舍看英语报纸。那时,我每周买一份《21st century》报纸,读上面的文章,不会的单词查出来标注音标。每天整点,收听5分钟的CRI NEWS。不久,我报名了四级考试,一次通过。来年又报名英语六级,又一次通过。后来这个英语六级证书在我的成长路上起了一个很关键的作用。
当时我没想过考六级证书要干什么用。宿舍同学也问我,四级都过了,还考什么六级?又不是英语专业的,有个四级证书可以啦。谁能想到呢,我当时的无心之举,在未来帮了自己一个大忙。
当有机会学习一项技能的时候,人们常常会问:“学这东西有什么用呢?”其实,在尚未学习之前,对提问者来说,答案只能是不知道。因“不知道学习有什么用”而选择努力学习的人,每时每刻都充满了收获,并且会在将来的某一天获得更多的“意外”收获,哪怕他们可能显得“漫无目的”--结果真的是天壤之别。
2、往往并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
上面这句话是李笑来书中提到的,以前我是只同意前半句的----有兴趣才能做好。
尽管并不是绝对,但确实大多数事情都需要熟能生巧。做得多了,自然就擅长了;擅长了,就自然做得比别人好;做得比别人好,兴趣就大起来了,而后就更喜欢做,更擅长,更......良性循环。
去年,我的体重一度达到98公斤。坐得多,动得少,肚子浑圆。
我决定锻炼身体。
我在手机上下载了FitTime,黄标的那个。每一次开始一天的锻炼都很痛苦,随时想放弃。三个月后,不感到痛苦了,有时流汗后还感到很舒服,很兴奋。
现在一年多了,每次我的打卡照片也会有人来点赞了,称赞我的腹肌有隐隐的线条了。我更有劲头了。现在每天不练,会感到缺了点什么。锻炼的过程不再难过,反而感觉充满希望。
尤其是最近,FitTime上增加了朋友间锻炼时间排行榜的功能。为了让自己的排名靠前一些,我更是不敢放松,每天都要练两下才放心。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应该是最重要的策略。坚持,其实就是重复;而重复,说到底就是时间的投入。与其不停地找更好的方法,还不如马上开始行动,省得虚度更多的时间。
在这一章里,李笑来着重要说的就是心智的力量。你的心智决定了你是愿意去主动学习,并投入时间精力坚持,还是因为畏难,虚度光阴,然后有一天突然感到时间不够了,再去寻找捷径。不投入时间去实践,看似是节省了时间,其实最后你会发现反而是浪费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