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西陆华胥。
最近在看岸见一郎的「勇气」系列,刚看完《活出自我的勇气》,今天简单分享一下。
01)关于本书。这是作者写给年轻人的成长之书。
岸见一郎基于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理念,围绕年轻人的成长,主要探讨了如何认识自我、改变自我的问题,告诉年轻人怎样独立思考、正确行事。
全书主要分为那么几个部分:
第一章,你知道什么,讲的是如何认识自我。
第二章,关于性格,讲了性格形成相关问题。
第三章,随时可变,讲的是如何喜欢上自己。
第四章,如何与他人相处,讲了人际关系中如何处理相处。
第五章,怎样度过人生,讲的是如何看待人生、真实地活着。
内容上,每个章节都很简洁,虽然探讨的都是一些重要哲学概念、生活话题,却并没有长篇大论。
本来这些话题,为年轻人讲起来,就容易产生好为人师的感觉,不便被接受,简单表述,讲清就好。
风格上比较平实真诚,毕竟面对的是年轻人,而且列举了一些自己年轻时的经历作为案例,比如照顾生病的母亲、如何学习为家人做饭,等等。
02)说一下自己比较有感触的地方。
一是,性格形成。
正如书中所说,人在年轻的时候,性格的形成,跟外在的环境有很大关系,不管是家庭环境,还是学校环境,都影响了性格。
一个人在家庭中,是不是有兄弟姐妹,在兄弟姐妹中排行情况,以及跟父母的互动方式、家庭氛围,都会影响自己的性格。
同时,在学校、在社区,环境也不免会影响性格形成。
可是,这并不意味着个人在性格上只能听之任之。
换句话说,遗传、家庭、社会种种因素的影响客观存在,而起到更大作用的,是自己的选择,选择如何认识人际关系,如何选择与人相处的模式,这些直接影响了自身性格的塑造。
正因如此,性格不是无法改变的,而是可以有意识的调整,用书中的话说就是随时可变,无论是否年轻,都可以去改变性格。
二是,生活方式。
「人自出生到死亡,一直在书写着自传。而这部自传从人降生到这个世上便开始写,并以死亡为终结。」
在岸见一郎看来,每个人书写自传的文体都是特有的,世上不会存在两种完全相同的lifestyle——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其实也是自己的选择,对于日常生活里的种种,选择做什么,选择不做什么,选择和什么人做朋友,选择学习什么,这些都源于个人在平时不断选择,然后产生相应的结果。
不过生活方式却并不容易被察觉,它就像我们戴着的眼镜或隐形眼镜,我们常常透过它来看世界。
由于变得习惯而忘记了它的存在,最后变得理所应当,而忽略了还有其他看世界的方式。
我们完全可以摘下眼镜,或者换一副眼镜,重新去看待世界,做出新的选择,也就是换一种生活方式。
重要的不是以前如何如何,而是为了某个目标,以后可以如何如何。
为了健康,可以坚持锻炼身体。
为了赚钱,可以研究尝试副业。
为了成长,可以时常复盘反思。
不同的生活方式,全都可以,尽在自己的选择。
三是,课题分离。
这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简单来说就是:
谁的事谁负责,分清边界,不要越界。
也就是在思维和行为上分清楚,哪些是你的事,哪些是我的事,负责好自己的事,自己承担结果。
比方说,学习这件事,就是孩子的事,而不是家长的事,家长所能做的,就是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条件,给予孩子学习上的引导。
不过却不能过分操心甚至干涉孩子的学习,更不能代替孩子去学习。
现实中,很多人际关系上的烦恼,恰恰就在于没有做到课题分离,过度操心,行动过界。
因为做了本不该自己做的事,自己本该做事的权利兴趣被他人抢占,所以要么做得太多,要么干脆不做,陷入持续的拉扯。
想要少些烦恼、痛苦,不如试试课题分离的方式。
虽然实行过程中,短期存在不变、痛苦,会遇到自己身心上的不适,甚至人际关系上的磨合乃至摩擦,不过长痛不如短痛,长期是有更多好处的。
无论是不是年轻人,其实都需要活出自我,都在活出自我、活出精彩的路上不断探索,磕磕绊绊,不改初衷。
以上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对你有启发,转发是最好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