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周朝是在中国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位置的一个朝代。它不仅创造和丰富了华夏文明的纲与目,更是为后世中华文明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产和众多的文化瑰宝。
周朝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56年,共经历30代37王,共计约791年(另说868年),是中国最后一个奴隶制王朝。
在周王朝的漫长历史长河中发生了很多或令人啧啧称赞或令人唏嘘不已的故事,而这些都无一例外地融入了中华文明的代代传承中,成为了华夏文明区别于其他文明的基因。重看这些年代久远的故事,拨开那历史上空的重重迷雾,抚今追昔,古今共研,总让人不禁慨叹历史中的点点滴滴,而慨叹之外,更是会得到启发找到中国人生活中那无处不在的智慧。
今天作为该系列的第一篇,咱们就从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一句歇后语谈起,而这则歇后语正是与周王朝之所以强大的一个事件有关----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话说殷商末年,纣王帝辛为政。帝辛为人好大喜功,四处征伐,致使百姓徭役沉重,生活苦不堪言。即便如此,他仍不体恤民情,恣情享乐,更是广纳美女沉于美色,尤其是宠爱妲己,完全不理会国事,致使朝政被奸人把持。
为了镇压人民的反抗和压制反对的声音,纣王施行严刑峻法,更是创制炮烙酷刑;另一方面纣王终日陷于声色犬马之中,他造出酒池肉林,昏庸无道,惹得人神共愤。在这样的形势下,西方逐渐强大起来的周,一步步树立起了伐商灭纣的宏愿。
当时,周文王姬昌执政西岐。姬昌为人宽厚,礼贤下士,重视农桑,轻徭薄赋,使得周地太平美满,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国家一派欣欣向荣之景象。尽管文王身边已经聚集了很多文人武将,但他始终觉得还是少了一位统筹全局,能文能武的大才。
说也奇怪,近来在渭水河边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常常钓鱼。虽说老人家已有七八十岁,但却精神矍铄。最为令人奇怪的是他的钓鱼之法,他不仅不用鱼饵,更是悬了一个直直的鱼钩。有靠近的人近前去看,老者总是一边钓鱼,一边嘴里念叨着:快来上钩啊,愿者上钩。也有人曾问道他,直钩岂能钓到鱼。而老者却回答道,他不是在钓鱼而是在钓王侯。
姬昌对此事颇感好奇,特派手下前去盘问老者。老者对手下是不理不睬,只是自顾自地言说道:鱼儿不来,虾儿来胡闹。文王又改派一高级官员前去询问,老者仍不理睬,复言道:大鱼不来,小鱼胡闹。
周文王不得不亲自前来询问老者。两人相见恨晚,畅谈一番,那真是酣畅淋漓。姬昌请教老者以国事,老者目标远大,学富五车,通文识武,经天纬地,实正是文王求之若渴的大才之臣。于是,文王拜其为相,共乘一车,返回西岐。
这个老者正是后来令人称道的姜太公,随后他辅佐周文王、周武王,兴周灭商立下了不世功勋。为了表彰他的杰出贡献,周武王分封太公到齐地作了一方诸侯,而姜太公竟以耄耋之年裂土封疆,拜相成侯,成为了令人赞叹的楷模。
回望这个故事,周文王肯屈尊下驾向一钓鱼的老叟咨询国事,足见其对能人贤士的敬重。而姜尚本是一个宰牛贩酒折了本的失意人,且已至暮年,却也能怀揣梦想,勇敢追寻,终得机会,成就了一番大业。而他用“直钩钓鱼,愿者上钩”来引起别人的注意的这种方法,也绝对是匠心独具,可称之谓是几千年前成功的自炒作模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