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告诉儿子我几点到家,打开家门,很安静,只看到走廊里他房间开着灯,我以为他在房间里,低着头拉行李进来,听到他的惊呼声,抬头看到他坐在餐桌前,裸露臂膀,张大嘴巴在笑,一排整齐的牙齿,还有他那意外而喜悦的眼神。
我其实非常高兴看到他如此热情迎接我,可不知道怎么回事,我竟然没有表现出喜悦的神情,很淡定,很淡定地拿出给他带的酸汤鱼火锅料,说我终于记得给你带点吃的了。他更高兴了,马上表扬我终于有厨师的品味了,还给我列举了几位大厨各用哪些调料品,过了好一阵子我才领会到他那个表扬可是相当有份量的赞扬啊!
其实这个赞扬不是我要表达的重点,重点是我外出几天,身体不是特别舒服,压抑了一些情绪,回到家,整个人在跟孩子互动过程中就显得很生硬,心连接不上,情感不能自然地流动,面对他那个强烈的意外之喜我竟然没有感觉,毫无反应,而对他的赞扬更是不能及时领会,反应迟钝。
在当下那一刻我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不妥,只是现在我再此回味那时的感觉我才意识到我跟他没在一个频道上互动。
父母与孩子不在一个频道上,双方不能交流,或者说交流不畅,这可能是我们很多家庭的普遍状态。你说的我不懂,我回应的不是你所期待,双方鸡跟鸭讲,答非所问。我开心了没人可以分享,我痛苦了没人可以倾诉,在信息上不能互相理解,在情感上不能互相传递。像这种家庭状态,像这种亲子关系,家庭怎么能和睦?亲子关系怎么能和谐呢?
家庭里,每个人都需要调频,对家长来说,更是责无旁贷。为什么? 这道理大家都懂,只是不知道怎么调频,甚至有些伙伴可能觉得自己已调到无可再调,可亲子关系还是老样子。
确实,调频真的不是那么简单,就我个人体验来说,光一个“情绪”问题就已让人头皮发麻,揪头发想死。
可以说,破坏关系最明显的一个因素就是“情绪”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有释放情绪技术。按理说,释放完情绪就可以高枕无忧,可事实不是这样,我都释放近两年情绪了,情绪依然存在,可见情绪还不是破坏关系的罪魁祸首。
罪魁祸首是需求,是心理需求,是我们要求孩子必须要做什么要怎么做的心理需求,如果这个心理需求没得到满足,孩子没按要求做到,我们的情绪就不好,就会发脾气,就会批评孩子,孩子老被你批评,怎么可能还跟你好?
上面说,心理需求是破坏关系的罪魁祸首,可为什么会有这个心理需求呢?为什么需要孩子做这个,需要孩子那样做呢?
因为我们相信了只有做这个只有那样做才能保障孩子优秀成功幸福。当我们认定了优秀成功幸福的路子是这样的,我们的眼睛就会盯紧孩子,保证他正确地走在这条路上,不允许有行差踏错,从此,就开始有对孩子的各种各样的需求,也就开始了对孩子的各种各样的限制。
所以,真正的罪魁祸首 是那些我们相信了的东西,是那些我们相信了的规条、信条。这些规条、信条太多太多了,我们称为信念系统。这个信念系统就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比如说,我们相信只有养成好习惯孩子才能优秀,在心理上我们就会有要求孩子养成好习惯的需求,在行为上就会给孩子制定各种各样的规定来约束孩子以培养成好习惯,然后在整个陪伴孩子的过程,就成了监督孩子养成好习惯的过程,一旦发现孩子没做到,不符合规定,就开始说教讲道理,苦口婆心,好说歹说,再不改正,就开始强势批评指正甚至惩罚……像这种情况实在太常见了。
回到主题,我们说的调频,实际就是调整信念系统,把那些限制性的信念系统调整为没有限制性的,也就是无限的、自由的……
而这整个调频的过程,需要一种能力,叫觉知力,觉察自己的行为、情绪、心理需求、信念系统的能力,并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意识作用,把自己的频率从低频调整到高频,从负面情绪调整到和平喜悦,从对孩子的诸多要求限制调整到信任放手。
如果这种调频能成为一种有意识的行为,那么,我们就可以随时摆脱负面,随时回到中立的角度,以非评判的眼光看待孩子,孩子自然愿意交流,亲子关系自然和谐,家庭自然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