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在下跪事件后备受争议,但真要感谢方励老师的“跪求”。
没有这一跪,恐怕黄金时段压根不会有这部影片的场次。
也要感谢他,在所有人都躲避的情况下毅然赔钱发片。
经过各方努力,我们终究没有错过这部好电影。
纵观各路影评,每个人对影片的评价都褒贬不一。
我不是专业影评人,可是我爱它。
每个角色都因细节而活灵活现。不突兀不啰嗦的情节更具强烈的代入感。
但与此同时我也因为爱而倍感失落。
整部电影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亲友劝诫天鸣改行时,他说:“我跟师傅发过誓的。”
他的坚持不是因为热爱,而是因为责任。
其实天鸣只做到接班,却未做到传承。
真正的传承不应只是技艺,更应该是滚热的心。
在父权社会下,天鸣被迫拜师学艺。
虽然他被收为关门弟子,并成为班主,但从他演奏唢呐的神情,以及被洋乐器乐队挑战时的举动,都看不出他的喜悦与坚定。
这就是我一直觉得别扭的地方。
天鸣提着酒来找焦三爷,酒酣之时,焦三爷眉飞色舞地吹响唢呐。
那种发自内心的幸福感,以及充满灵魂的音乐,才真正感染到我们这些听众。
最悲壮的场面莫过于焦三爷咳着血也坚持完成《百鸟朝凤》,这份热爱这份坚守也许才是匠心精神。
对于焦三爷来说,他的生命是唢呐。而天鸣一生背负的却是承诺。
管弦乐或激情碰撞或高山流水的演奏确实很具竞争力,但真正让游家班解散的原因也许是缺少主心骨—一个真正热爱唢呐的领导者。
看完整部电影会有唢呐绝后的感觉,无双镇明明不缺唢呐手呀,但焦三爷之后再无唢呐匠。
我们不能拒绝新潮的涌入,可是传统文化与技艺永远无法被真正取代。
一味地寻找继承人只是徒劳,吸引人们去了解去热爱老一代艺术才是良药。
对于传统文化我们一直都保持积极接受的状态,不过可供了解信息的渠道太闭塞。
如果将传统技术与现代潮流融合在一起,在主流媒体中大量传播或普及于我们的生活之中,总归能改善现在渐渐没落的现状!
这个时代的美好在于仍有这么一群人在一个不被人关注的角落,努力延续着老一代文化的生命。
他们抛开一切物质的诱惑,坚守自己所爱。
对吴天明导演来说,《百鸟朝凤》能够唤起大众对传统艺术的重视,也不枉其一片深情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