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送孩子入园,看他拉着老师的手平静地走进教室,我知道孩子终于迈出了这一步,他已经完全适应这个新环境了。入园已经整整两月,期间我们也是经历了一段特殊时光。
说实话,送孩子上幼儿园我从来没有担心和焦虑,反而是很镇定、很轻松。因为我当时送孩子入园是有“目的”的。首先,家庭环境已经不能满足他心理发展和认知发展的需求了,他需要幼儿园这个大环境。其次,他一直以来不太愿意和同龄人玩,似乎还处于“平行性社交”阶段(所谓“平行性社交”,是指两人之间不是有组织有目的聚集在一起进行社交,而是因为一件东西聚集在一起,但仍然是各自玩各自的。),还不太懂得如何去跟别人互动、合作。但是我觉得他的行为有点过于反常——自我意识萌发期,很抗拒别人的干扰。所以,我觉得,或许应该给他提供条件,让他与小朋友有愉悦相处的体验,他应该就不那么排斥了。话说,初为人母,各种焦虑啊!
所以,每天送孩子入园,无论孩子怎么哭,我都会很平和,不随他的情绪起伏而变化,而这样似乎更利于缓解他的分离焦虑。但是,这样做并不是无视他的情绪,我会接纳孩子的情绪。孩子突然要离开家人的陪伴去融入一个陌生的环境,无疑让他恐惧和焦虑。
而且我知道,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无法避免的,分离焦虑必须经由分离才能解决,关键是要看我们父母如何对待孩子的分离焦虑,帮助孩子度过这个特殊时刻,只有我们懂得分离焦虑的必然性,那我们就会有适合的应对方式。
所以,入园前我们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第一:绘本引导。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关于幼儿园的绘本,如《汤姆去幼儿园》《我爱幼儿园》,陪孩子一起了解幼儿园的生活状态,提前熟悉一下。
第二:带孩子去幼儿园附近看看。有时候会看到小朋友的户外活动,一般都会很吸引孩子,我们之前就是看到幼儿园的“泼水游戏”,他当下就表示想进去一起玩。在我们入读现在这个幼儿园之前,我们去了五次,他已经和几个园长很熟悉了。
这些准备工作对孩子入园或多或少都是有帮助的,但是这些不能避免孩子的分离焦虑。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斯坦利·格林斯潘的研究发现,3岁左右的孩子,几乎每隔15分钟就会找一次亲密看护人。这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哺乳动物的本能:和妈妈分离达到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边界后,就需要重新回到妈妈的身边,汲取安全感,补充能量。
所以,孩子的负面情绪一定是有的,无论你的前期工作有多充分,孩子的性格多么活泼开朗,但孩子的哭闹难以避免,这也并不能说明你的教育方式有问题,或是孩子有什么性格缺陷。而那些正是被大家认为很勇敢,入园从来不哭的孩子应该引起重视,他们是不肯或者不能表达自己的情绪。而负面情绪一定要找到出口得以宣泄和倾听。
在正式入园时,我们需要做的是:
其一:家长一定要保持情绪稳定平和,否则你的焦虑会影响到孩子。
其二:告诉孩子,下午放学一定按时接园。
其三:亲吻孩子并告别。即使孩子再哭闹也得温柔且坚定地把他交给老师,果断转身离开。
对了,还有一个小建议。主动跟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状态,留意老师提到的让他比较开心的人或者事,借此鼓励他,让孩子对幼儿园也有了一点期待。我们就是因为公交车认识了他的第一位好朋友。有几次禁园了,他们转移到校园门口一直在摆弄公交车,久久不愿意分开。两人见面了,就像时隔数年的挚友重逢,那个激动啊!
我们入园整整两个月了,从一开始的大哭,故意找茬,再到找各种借口延迟入园,偶尔一句“牧牧害怕妈妈走。”现在,他已经可以毫无压力迈进幼儿园了。
儿子,在你走向独立的路上,只要你回头,爸爸妈妈在你目力所及的最近距离,陪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