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苹儿(茵草芳菲)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的季节,我们一群高中同学,相邀行走在婺源山水间。大家揣着明媚的心情,披着柔和的秋阳,陶醉于青山秀水中,依偎在百年古村的怀抱里……
两年前的春天,女儿带我来过婺源篁岭,当时在层层梯田中,满山遍野开着金灿灿的油菜花,真让我啧啧称奇,惊叹不已。然而令我些许遗憾,心心念念的“晒秋"却没有太多遇见。为了弥补我挥之不去的“晒秋"情愫,今秋,我提议并邀约20多位老同学结伴而行,再次来到篁岭。
我们从缆车上下来,沿着青石板拾阶而上,眼前是一座高低不平,错落有致的山村。家家开窗采光,户户支架晒物,这家的楼窗正对着那户的屋檐,就像同一棵树上镶嵌的片片秋叶,在自己的空间里最大程度的获取阳光,得到雨露。粉墙黛瓦与五彩缤纷的晒秋相映成趣,高低错落的老屋和对面山上层层梯田遥遥相望。古宅民风,风土民情,鲜花竞放,一步三景,古朴闲适,赏心悦目,真令人目不遐接,美不胜收。
篁岭,地处江南山区,因村中地无三尺平,村落依山而建,村民房屋呈阶梯状扇形分布。一幢幢粉墙黛瓦,建有马头墙的典型徽州民居,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周围梯田叠翠铺绿,村庄聚气云祥,素有“挂在山崖上古村落”的美誉,也被媒体称为“梯云人家"。如果说婺源是中国古建筑的大观园,篁岭无疑是最具徽州风味的世界级古村样板。
篁岭因受自然条件的局限,激发了当地先民的想象和创造力。每年夏秋交替,房前屋后成了竹晒匾的世界,长长的木架托起圆圆的晒匾。春晒蕨菜、竹笋;夏晒南瓜、豆角;秋晒稻谷、辣椒、玉米……五颜六色的农作物,衬托着徽派古建筑的粉墙黛瓦,绘就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晒秋”农俗景观,显得分外鲜艳夺目,别具一格。
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作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谓。发展至今,不少地方的这种晒秋习俗已慢慢淡化,然而篁岭“晒秋",却成了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也是中国最美的视觉盛宴。它逐渐形成一种民俗文化现象,一个文化符号,代表了一种社会生活方式。因此婺源篁岭,也被国家文化部评为“最美中国符号"。
篁岭是整个婺源的精典浓缩,集古村落、古树群、梯田花海、鲜花小镇、民俗晒秋为一体的最美乡村景致。我们徜徉篁岭千米天街,问询千年古木,遐逅断桥残垣,聆听古道沧桑……把篁岭的角角落落走遍。篁岭山虽不高,隐隐起伏,却温柔地把村庄拥在怀里。篁岭的水虽不深,潺潺流出山谷,却委婉的环绕着整个村廓。
篁岭村庄小而宁静,百来户人家错落有致分布在溪水边,白墙黛瓦,重重迭迭,如诗如画。在斗转星移的交替下,宛如一幅精致美丽的水墨山水画,而那缓缓流过的悠悠岁月,更是一首低吟浅唱的诗歌。
我们踱步在篁岭古意浓浓又不失文化底蕴的天街,惊奇地发现,穹顶之下这座沉静在山崖间的百年古村,除了夺人眼球,铺天盖地的“晒秋”之外,早已被鲜花覆盖。粉墙黛瓦上藤蔓环绕,随处可见的三角梅、一串红、鸡冠花、玉季花、牵牛花、爬山虎等十几个花卉品种,在天街两旁爭奇斗艳,竞向绽放。一些农家闲置的木桶、簸箕、猪食槽等,摇身一变成为鲜花生长的器皿。一株株,一盆盆的鲜花妆点着整个篁岭,被旅友们亲切地称为“鲜花小镇"。
一座挂在山崖上的古村落,既有闻名遐迩的“秋晒",又有“鲜花小镇"的美称,可以想象,它是多么令人向望和心动。如果说婺源是中国最美乡村,晒秋是中国最美符号,那么篁岭更是中国大花园中一朵最动人、最瑰丽的奇葩。
我们掬秋叶在手,弄果香满衣。此时此刻,山醉,水醉,身醉,心早已醉。山风吹拂我们疲倦的身躯,让美好的心情尽情放飞,我们陶醉其中,且歌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