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斯通纳》约翰威廉斯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01~这是一本平淡的书,这是一本真实的书,这是一本热爱的书。但是以今人的眼光来看,《斯通纳》讲了一段失败的人生。主人公威廉•斯通纳一家世代务农。要不是父亲送他上大学,他或许一辈子也不会知道文学为何物。大二那年,一堂英国文学概论课改写了斯通纳其后的命运。他本该和父母一起面朝黄土背朝天,将人生交付于日复一日毫无欢乐可言的劳作,随后在意志崩溃中一脸麻木地走完余生,谁知道他竟如同蒙受天启一般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里领悟到异样的震颤。从此,他的世界被整个掀翻,只余下一片全然陌生的处女地。但其实,斯通纳的人生并不美妙。一开篇,仿若恶灵转世的威廉斯用一则冰冷,不带有一丝感情色彩的讣闻宣告了斯通纳的死讯——人物未及登台,故事便已散场,其后的若干铺叙也不过是借尸还魂、按部就班地沿着他的人生走了一圈:20来岁开始教书,10年后升为助教,其后30余年碌碌无为,学术上再无建树。同时,斯通纳的私生活也是一团乱麻。蜜月还没过完,婚姻就成了无用的摆设。而他自己呢?不管如何挣扎,到死也未能逃离被他称为“监狱”的家。别人或许读来这是他人的平淡生活,至少我是读的惊心动魄,斯通纳不是自己庸常人生的写照和复刻吗?虽然明知诸般努力都是于事无补的挣扎,也知道在外界的围追堵截之下,理想主义者将会付出多么惨重的代价,我(斯通纳)也不愿吞下一颗滥情的糖丸。很多时候,我们更像是冷眼看世界的旁观者,将激情掩藏在某种冷静和智性的明晰之后,只留下满纸隐忍,越是满腹悲悯,越是审慎克制、含而不露。读《斯通纳》,某种程度上也是在读我们自己:斯通纳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未尝不是我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斯通纳的忧郁、失望和愤怒,则更像是自己的忧郁、失望和愤怒。我确定一定以及肯定,如果上天能再给我一次机会,让我重活一次的话,我会对上帝说三个字,“不后悔”。用小说最后的结尾来结尾最为合适,我被遗忘和没有派上用场,这也没什么关系。任何时候,它的价值问题都几乎微不足道。我没有过那样的幻觉,以为会从中找到自我,在那已然褪色的印刷文字中。而且,我知道,自己的一小部分,无法否认在其中,而且将永远在其中。There is only one heroism in the world: to see the world as it is and to love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