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我承认这篇关于区块链和AI的长文是搅乱创业者思维的,如不经深入了解,这两个VC新宠将是创业的大坑。正在创业者烦请绕过。创业是一场持续性宿醉,需要保持兽性冲动和誓不罢休的坚持,一切阻碍自己脱下裤子的停顿都会让场面尴尬。当然如果你是等待别人脱下裤子的角色,这篇短文可以告诉你,什么人脱下裤子值得期待。
“你需要系统吗”
中国2016年在册的企业总数是1461.8万家,如果加上个体工商业者,数量可能达到4000万或更多(具体有多少,国家统计局都弄不清楚,咱们就不纠结了)。这么多企业里面,有多少企业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呢?十分之一都多说了。如果能把这些企业的负责人聚在一起,拿着喇叭喊一遍“你需要系统吗”,我想很多做企业应用的都愿意做,这是最简单直接找到目标客户的办法——人家自己有意愿。但大部分人可能会反问你,“我为啥需要系统?”。先不考虑这些人,这时候你该问那些需要系统的人了:你需要啥系统?
当然这个问题比较业余,而且毫无必要。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赚钱,能赚钱的公司老板天天就想一个问题,帐上怎么剩钱。所以给企业做系统只需要解决两个问题,要么开源,要么节流。很多人说,开源我不会,太难了,我自己也愁怎么找傻逼老板买单呢,还是做节流吧。信息化管理能节流吗?当然能,提升效率,节省人力。为什么越大的企业越愿意做信息化管理?因为开发新市场投入太大,还不如裁员来钱快。你看早期外来的SAP,咱们自家的金蝶、用友,都做节流,还做得那么好,简单来说,老国企需要市场化,赚到钱的民营公司需要下山起义当正规军。改革开放四十年,圈地时代早已成为历史——淘宝15年有600多万卖家,盈利的不到5%。这不是淘宝的问题,“活在剃刀边缘”,这是市场中大部分企业正在面对的客观事实。
所以你看,做企业软件比较活跃的公司,要么是做CRM经营客户的,比如销售易、麦克、数云,要么是做订单系统管业务的,比如易订货(我的老东家)、订货宝,要么是财务的,要么是做企业通讯的,比如。。。我就不比如了。管生意就是管钱,跟钱不相关,你能比Office做得好吗?
为什么你不能像老板一样思考
上面是分流器,下面进入正题。企业家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一群人,做过员工的都问问自己,你能斗得过老板吗?他们的聪明要么是用自己血的教训换来的,要么是用别人血的教训换来的,说白点儿就是人家比你懂市场。理想的情况是设计一套软件来满足所有老板,但实际情况是,这套软件拿给一家具体的公司的时候你发现它不适用,有时候就算能用,也感觉用起来很别扭。“市场”是个颗粒度比“商业”小不了多少的用词,所以有人问,做细分市场(特定行业)行不行?做了细分又发现,也不是全能满足。企业是最能诠释实用主义的载体,怎么能最好完成销售,就怎么定业务流程,甚至可能这两天一个流程,过两天又换一个流程;如果再加上销售环节的话,恐怕一个销售场景,就要设计一种业务流程。订货会、卖场、门店、销售人员上门……等等等等。
不理会销售环节而专注于订单流程,就意味着直面软件应用的“三高问题”——定制成本高,学习成本高,维护成本高。成本是企业家的智商短板——当然这个三高是相对收益来说的,并不直接对应软件价格。
做企业应用需要站在企业家的前面思考问题,我们可以设想把自己拉回到和客户签约的谈判桌前,重新思考一下是哪句话打动了老板,让他为你的情怀买单。当前的消费场景远没有若干年前在国营商店排队购物那样单纯,商品不再是有限选项的必需品,任何商品想要打动消费者都需要提供额外的附加价值,特性、品牌、服务,三者之一或三者都有。比如家装建材行业的简一大理石,其门店需要帮助客户设计室内的硬装部分,满足客户的特定图案拼贴要求,才能根据使用量向总公司订货;又如招行的理财顾问,需要根据客户的风险偏好和实际承受能力设计投资组合,进而完成理财产品的销售;再比如某营养品牌通过营养分析师,为客户及家庭成员根据其起居和饮食习惯设计营养餐……
渠道管理在未来不是一门简单的抓住要点,只解决核心问题的生意,而是涉及了对终端消费者行为理解的复杂学科。区块链技术则引申出了一个可见的路线图——它不一定能称为所谓的终极技术,但它一定能够在下一代信息系统中发挥关键作用。
区块链不是发币
注意,这段开始就不说人话了。有人说区块链是去中心化数字货币技术,那你一定不了解联盟链,没有仔细研究过Linux基金会发起的Hyperledger项目。这里强调的是区块链本身,和数字货币无关,我们可以简单说,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低耦合的技术架构。每个节点各自维护一个完全一致的信息凭证,通过这个凭证,达成互相的连接和互信。这在广义上意味着拥有服务器集群的IT公司可以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容错解决服务器之间信息一致性问题。在应用层面,Hyperledger fabric提供了主链、通道、私有链的概念,它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可能性:通过主链(一条信息链)维护多个私有链(多条信息链),并保证各个私有链的私密性和唯一性。
如果用主链代表企业订单,各个私有链代表订单处理的各个环节,环节在区块链中就成了一个绝对存在,而环节之间的关联则是相对概念。也就是说,通过设计智能合约,业务的处理既可以是从A到Z,也可以是A到Z之间的任意组合。实际上它所能支持的场景可以更加复杂,也并不局限于解决企业内部的联系。企业之间可以通过授信,给予对方足够的数据——这对上下游企业来说意义不小,生产商可以根据经销商的销售方式和销售情况提前预判,调整下一阶段的生产计划,可以有效降低成本,给下游充足的热卖品供应,下游也可以获得厂商特殊定制的营销支持。无论身处供应链的哪一个环节,了解消费市场都尤为重要,这是德国工业4.0传达给我们的明确信息,它不是智能生产线的独家自白。对开发应用的软件公司来说,灵活的架构可以满足低成本、可复制的业务定制,对企业可以有更好的适配性——进而在应用层面提供更有针对性的销售支持。
这不意味着软件应用应该大而全。我倒不想在此探讨软件业的终极形态问题。有人说ERP必死,也许他们是对的,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是经济学中的零和故事,另外这句话的准确性也和时间尺度相关。但你必须清楚现实总是比科幻小说更加中庸和乏味。作为应用开发者必须意识到你的竞争者既包括大到恨不得管理宇宙的系统,也包括小到只能发个微信推送的移动APP。最简单直接的竞争手段是和对面的开发公司约一架,谁输谁滚蛋。企业家想的是能不能插根线,把你们连在一起。
告诉老板,你能跟别的应用连起来
Google Assitant通过AI人工智能语音帮助用户预约餐馆和理发店,成为近阶段人工智能最热门的话题。AI惊艳全场的“emmm”颇具拟人化色彩,暗示人机交互已经反客为主,进入新的阶段。技术层面来说,这倒不算新的突破,应用层面却足以引发我们的思考。应用之间的通信如果可以更智能,将解决很多技术障碍——就此引发的话题其实可以足够做一个创业项目了。但对企业应用来说,应该为此做好更完善、标准的设计。回到开始的话题,信息系统的价值是效率提升。效率提升的根本原因是数据流通。只有数据流动起来,才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价值。
这又是个老话题,成本。成本决定了互联网以前,我们只用光盘传阅影片和游戏,而不是新闻和日记;成本决定了智能手机之前,开发者只为微软和Java平台开发软件,而不是小众的linux和黑莓。AI问答机可以重新定义应用之间的堡垒,并在过程中不断提高效率,自我认知一套人类无法识别的语义系统——这不是黑科技,也并不深奥,甚至也不遥远,一切取决于你何时开始。你与最早接触电商的卖家,最早发现美洲大陆的开拓者,享受同等待遇:先到的人分到最大的蛋糕。
老三
80后海归,互联网产品经理,多年产品及团队管理经验,在媒体、旅游、企业内管、B2B、O2O等诸多领域及行业的互联网平台化方面有着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在加拿大工作期间曾担任多家企业的网络运营顾问,参与多个创业项目。目前从事区块链研究、VR数据可视化、企业互联网+转型等相关领域工作
微信公众号:pm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