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大概五年级的年龄,好像是写一篇关于人物的描写,我洋洋洒洒写完了一个小作文本,现在回忆该有上万字吧。好像是写了一对夫妻在铁路边捡了个孩子,这个孩子在这个家庭里生活内心情感世界,老师很欢喜,在班上当做范文念,记得自己趴在桌子上,随着老师的诵读,感受这个被遗弃孩子的悲伤,默默流泪,那份心情,现在仍记忆犹新。
有一天长大了忆在我十一二岁的年龄里,虚拟出这个被抛弃又被收养的小人物,感觉到不被爱,在无数个夜晚,在媒油灯摇曳的灯火中(点煤油灯的年代),幻想着自己亲生的父母走向自己,拥抱着他……但一次次的失望,一次次幻想……我明白了其实是在表达自己内心那个以为不被父母疼爱的自己,这种失落的淡淡的内心的忧伤伴随着人生的某个阶段。
我们年龄长大了,但内心仍然住着一个没有长大的小孩。渴望“爱”与害怕“恐惧”是人与生俱来的情感需求。我们带着满满渴求满世界去寻找爱,却又因内心恐惧拒绝爱甚至去破坏爱。一边恐惧破坏一边渴望抓取,内心如无底的黑洞,永远无法满足。
我们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不断去编导一个被遗弃的,不被爱的孩子,我们就成了人生剧本的那个受害者。在我年幼的岁月里,那个不被关注,不被爱的受伤害的小孩,把自己的内心一份情感,托付在一个虚拟的人物身上,去与人物的内心碰撞,在无人的角落里,自我疗伤。
直到有一天长大了,寻寻觅觅中,才明白,我们在外不断寻找的爱,其实,它根本就不在外面,父母是那么的爱我们,我们能感受到爱吗?所以爱不来自于父母;爱人那么的爱我们,我们能感受到爱吗?所以爱不来自于爱人;我们以为有了事业,有了地位,有了财富就能感受到爱,可是当事业财富都拥有的时候,我们感受到了的爱吗?所以爱也不来自于事业,金钱财富和地位。它来自于我们内心,来自于对生命的认知。我们本身就是爱!记得有一次,参加一个学习的体验,导师说,当你与内心连接,与你的神性连接,你能明白你就是爱!你就是宇宙本体的时候,你外在所有的恐惧都会消融,你会经验到那份爱,它来自于生命的源头,那就是我们——爱的本身。我们不断去探求与渴望的,甚至潜意识编造的种种的谎言,其实都是源于对生命中另一个真我的找寻,所以人生就是一场不断寻找自我的过程!
如我今天,坐在这里于文字间游戏,只为在文字间找寻另一个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