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又到了两周一场的内部培训,这次由小A为大家分享《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按照惯例分享结束后,会有一个“畅所欲言”的环节,小伙伴会针对本次培训发表自己的感受,可以是建议、也可以是收获。有人指出四象限分类法则对工作很有效,也有人建议主讲人语速放慢点、融入案例讲解效果更好等。
当然,我也分享了自己的观点,这是一段超越培训本身的谈话。首先,我梳理了大家的发言,大致可分为讲师技能及课程内容两方面。其次,回归到课程内容,我认为作为讲师首先要明白本次培训的目的是什么,是向大家推荐这本书、还是让大家快速掌握这本书的精华、还是帮助大家掌握书中的某一两个知识点,培训目的决定了课程内容。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应如何保持独立思考。
小A在讲解“以终为始”原则的时候列举了一个案例:先生跟太太约了下班后看电影突然接到领导通知加班,如果先生是家庭型就应该选择拒绝加班去陪太太,如果先生是工作型就应该选择留下加班。但在讲解“要事第一”原则的时候,又提出要根据事情的重要性与紧急程度来制定计划。仔细想想,这是不是存在前后矛盾呢?
于是,我引出“读书时,我们不仅要保持敬畏,也要有批判性思维”。那么,问题来了,何时敬畏、何时批判呢?这就涉及我们需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储备。通过阅读和实践阅历开拓视野,在不断分析和总结中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有意识地去补充缺失的部分,同时有意识地训练自己把理论应用于实践。长期而往,就能对这个世界有更为“合理”的认知,既不人云亦云,也不自以为是。
写在最后,读书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公平的获取知识的方式,也是开拓视野、构建知识体系的捷径。所以,读好一本书格外重要。